如此勤学,再加上有诸多良师,积累和方法两不误的杨廷和这才能做到十二岁一举中举。
杨廷和十二岁中举可以说科举史上一个小传奇了。
科举史上最大的传奇和佳话是六元及第。
不过贾玝有自知之明,他六元及第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除非贾玝愿意推后自己科举考试时候,有更多时间积累,那样或许希望大一点。
但也只是大一点而已。
就贾玝知道的,在原时空的从隋代到清朝的1300多年科举史里,共产生文状元596名,而能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蝉联第一,“连中三元”的,已经是凤毛麟角了,好像准确“连中三元”的文状元人数是16人。
而连中六元的只有两个,一个是明朝人黄观。
黄观从白身到状元,经过六次考试,均获第一名,时人赞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另外一名“六首状元”是清朝的钱棨,但他至乾隆四十四年,47岁才中乡试第一名解元,而黄观不仅是一口气考完,而且是27岁即中状元。
毫不客气说,黄观是中国历史上,科举考试中传说式的人物。
不过黄观虽然六元及第,风头无二,最后下场却颇为悲惨。
建文元年,建文帝朱允炆改旧制,黄观任右侍中,那时黄观已经进入了中央的智囊团,成为最高决策团之一。
是时,有次燕王朱棣自恃有权皇叔,入朝不拜惠帝。
群臣畏其权势,缄口不敢言,唯独黄观当面顶撞朱棣曰:“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致使朱棣怀恨在心。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谋反,黄观位列燕王所谓的“文职奸臣”第六名。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克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大势已去,黄观投江殉主。
黄观死后,朱棣余怒未消,黄氏九族受诛,亲朋受监禁,谪戍者达百余人,并且将黄观的名字从进士题名录上删掉。
一直到200年后的万历二十四年(1596),神宗显皇帝才感念黄观忠节,黄观始得昭雪,追谥“文贞”,于南京翠屏山建衣冠冢、并于秦淮河畔建庙祭祀。
…………分割线…………
这时候顿了顿,司徒俊又想起了什么似得道:“若是五郎不嫌弃的话,我以前倒是有些关于科举考试以及文章经义、八股文的心得总结,等回到国子监,我可以抄给五郎一份。”
神色一正,继而贾玝面露喜色和感激道:“谢过学首……不过这抄文还是让我自己来,再劳烦学首我倒是真的过意不去了,正好平时我也喜欢练书法。”
“善。”司徒俊颔首一下。
这时候,饭菜也开始一道道流水似得呈上。
“这东咸水鸭可是东平食肆的招牌,诸位可要好好尝尝。”看着最中心的热气腾腾的鸭肉菜,曹乡拿着筷子介绍道。
“味道可以啊。”夹起一块鸭肉,咀嚼在嘴里,贾玝心中想道。
…………
一边吃着各种名菜,一边喝着小酒,同时口若悬河的聊着。
十个人的关系虽然说不上变得亲近,但也是在逐渐增进。
聊着聊着,宋祥就不禁再次谈起了今日的芙蓉诗会,叹道:“今日芙蓉诗会,倒真是让人有些意外啊!”
自嘲的笑了下,宋祥宋文初又道:“我今日是越发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英雄不问出处这些平日里的大道理了。”
“宋兄,没想到这次诗会让你如此受益匪浅。”面带几分狭笑,贾玝道。
也明白宋祥心里的郁闷、气馁以及不甘,曹乡也是苦笑一下道:“五郎,你莫要调侃文初兄了,这次不止是文初兄,我也是颇有种失望。
我本以为我之才学,纵使不如学首,也足以和其他人一争高下,没想到……”
说着说着,曹乡摇了摇头,没有继续说下去。
红楼之一代奸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