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权见了关兴,自知秭归城未失,遂命麾下大军就地驻扎,自己则与关兴入城拜会常陆。
黄权听过关兴的讲述后,也很好奇。一个自己从未听说过名姓之人,却临危不乱,救陛下于乱军之中,仅凭一孤城便可拒陆逊数万精锐之师。
“黄将军,在下等你多时了!”黄权刚刚进城,便见常陆引数骑前来。黄权看清了来人的样子,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常陆不过二十多年纪,剑眉星目,若是往常,黄权一定认为此子徒有虚名。但现在秭归城上还能插着“汉”旗,便是此人手笔。
莫非世上真有生而知之者乎?黄权虽奇怪,但还是拱手道:“不曾料想常将军如此年少,当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黄将军谬赞了。”常陆自谦道。夷陵之战虽然失败,但已并非是历史上的全军覆没,刘备仅以身还,蜀汉保留了最后一丝逐鹿中原的希望。
常陆、关兴、黄权三人一边进行着商业互吹,一边策马来到了城内的军营中。
“不知常将军接下来作何打算?”黄权刚刚坐到案前,便迫不及待的问道。
黄权已从关兴口中得知陛下已回川,现在荆州事务,尽数由常陆决断。
“黄将军如何打算?”常陆并未着急说出自己的计划,而是反问黄权。
常陆心中早已有谋划,但唐突说出可能会招致旁人反对,所以还是要先探探其他人的口风。
黄权一怔,随后四处环顾一圈,见只有自己等四人在场,方才开口:“愚兄虽居镇北将军,但现在观之,君才数倍于我,想必心中已有决断,又何必问我?”
常陆微笑,默然不语,只是喝着面前杯中的酒。
黄权见状,深知如果自己不说些什么的话,常陆一定会和自己继续这么耗下去。
“那便听听为兄愚见吧。愚兄以为,此城不可守。”
其余三人只有常陆面色如常,关兴张苞俱皆露出了不解的神色。
“愿闻其详。”常陆放下手中的酒杯,正色看向黄权。黄权与自己做出了相同的决断,但不知道依据是否与自己一样。
“其一,我军新遭大败,理应收缩防线;其二,秭归城东即是平原,且位于长江上游,从此城水陆并进取荆州极易,继续守卫此城,恐孙权再生事端;其三,此城便是落入孙权手中,他欲从此城入川也会将战线拉得极长,我军只需守住巫县,旷日持久,其军势不攻自破。”
常陆听过黄权的话,陷入了沉思,他只考虑了黄权所说的前两点,至于孙权会不会从此入川他完全没考虑过。
但不管如何,这都坚定了他放弃秭归的决心。
“黄将军所想,与吾意甚合。”
听着常陆的话,黄权不禁长出一口气,只要说服了在场三人中间明显的领头人,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许多了。
“二位小将军。”黄权笑着看向关兴张苞二人,“我有一计,可让孙权纵使得了这秭归城,也会觉得自己亏了。”
一听此言,关兴张苞顿时来了兴趣,忙问何计。
常陆在一旁笑而不语,多半是迁民这种计策吧,虽然歹毒,但确实有效。
“可迁秭归附近民众入蜀。”黄权笑道。
关兴张苞二人思考了一番,立刻明白了黄权计策的歹毒之处,立刻去派遣手下军士准备行事。
待二人离开后,常陆看向黄权:“黄将军此计虽妙,但未免太过歹毒了。”
“陆逊火烧数十里便不歹毒了么?”黄权不置可否,端起面前的酒一饮而尽:“多谢常将军搭救之恩,否则权免不得降魏或降吴,一生高洁毁于一旦。”
常陆不言,只顾饮酒。
迁民的准备足足做了两天,两天后,四人带着接近两万大军与万余民众向巫县进发。
一路上并未遇到吴军堵截,常陆一行人好不惬意。
接近巫县时,见数百骑立于路边,关兴急忙策马上前,来者正是赵云。
三国:从夷陵开始与刘备一统天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