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常陆刚刚安下心来的时候,有一少年起身,朗声问道。
常陆急忙看去,对方的年纪似是比自己还小几岁,不知这又是吴中哪位青年才俊?
“此乃诸葛瑾之子,诸葛恪元逊是也。”孙权适时的向常陆解释道,毕竟诸葛恪尚年少,常陆不知其人也实属正常。
“原来是诸葛元逊,真是失敬了。克魏之策,已在陆心中,然曹魏现在国力强盛,实不可敌。如今之计,唯有两国修好,不动干戈,待到中原有变,方可缓缓图之。”
“这可真是无巧不成书,恪亦有克魏之法,还望与常先生探讨一二……”
“元逊但说无妨。”常陆心中一凛,开口道。
“吾主领一军攻合肥,叔父领一军出雍凉,使曹魏首尾不能相顾,则魏必败,不知与常先生心中所想,有几分相似啊?”诸葛恪笑道。
“八分相似。”
“哦?”诸葛恪不由得挑了挑眉,“不知余下两分,差在何处?”
“这却是无可奉告。”
孙权见状,急忙打圆场:“元逊,休得无礼!此事想必在蜀中也是要紧之事,如何能在这里侃侃而谈?”
诸葛恪见状,也识趣的闭上了嘴巴,不再追问。
但他刚刚的表现,已然让孙权对他的喜爱越发深厚,至少这是唯一一个在常陆面前不落下风的吴国臣子了。
“常先生,今日之事,还望不要介意。”孙权向着常陆说道,语气中满满的都是歉意。
“这是自然。”常陆颔首道。
“吴蜀修好之事,已是定局,孤不日便选一人,随常先生同回蜀中,向蜀主与诸葛孔明表明孤意。”孙权制止了下方群臣的窃窃私语,说道:“既然两国修好,孤有一事,还望常先生一定要答应孤啊。”
“吴候但说无妨,若是力所能及之事,陆定不会推辞。”常陆立马表决心道。
“元逊深得孤喜爱。其平日最爱骑马,但吴中实无良马,还望常先生回到蜀中之后,帮孤向诸葛丞相传信,让诸葛丞相为他的侄子选一匹好马送来。”
“陆一定带到……”
话还未说完,便听得诸葛恪的拜谢声。
常陆心中一寒,便听得孙权疑惑的声音:“如今马还未送到,你为何现在就拜谢孤呢?”
诸葛恪答道:“并非如此,蜀汉就好像大王在外面的马厩。如今大王开了口,那么好马就一定能送到,恪如何敢不谢呢?”
孙权闻言,登时哈哈大笑道:“元逊年纪尚小,实乃童言无忌,还望常先生莫怪。”
“自然。”常陆压下心中的不满,恭声回道。
诸葛恪所言亦非并无道理,季汉若想出兵雍凉,没有东吴的配合是一定不能成功的,对于这种合乎情理的要求,诸葛亮岂会不答应呢?
次日,孙权亲设宴款待常陆,酒正酣时,忽有一人起身问道:“不知常将军现居何位?”
常陆视之,正是曾与自己交锋数回的孙桓:“原来是叔武,自夷陵一别,甚是想念啊。不才现忝居骁骑将军之位,不知叔武有何见教?”
“不曾想蜀汉竟无人至此!骁骑将军竟是你这等败军之将!”孙桓傲然道。
常陆面色一凛,正欲说些什么时,便见徐盛起身,将孙桓拉回了席中:“叔武不胜酒力,口无遮拦,还望常将军莫怪。”
“自然。”常陆见状,也只得咽下了这口气。
如今季汉有求于人,免不得要放低姿态,似这等无伤大雅之事,只要东吴一方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常陆也不好过深追究。
孙权适才看到孙桓与常陆争论,本有些担忧,但当他看到徐盛起身解围时,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宴后,孙权命宫人将常陆送回驿馆歇息,自留住百官,问道:“西蜀弹丸小国,竟有如此人才。孤空有江南八十一州,更兼荆楚之地,反不如蜀中耶?谁可出使西蜀,以达孤意?”
忽有一人起身,朗声回道:“臣愿为使,达大王之意。”
三国:从夷陵开始与刘备一统天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