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超小超大

仁宗篇12 海上贸易的真正爆发 (3-2)

后来,北鲁国(世祖八子刘暧之后,封国在北菲律宾)也参与了进来,有这两个封国在背后策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规模的增大,给帝国东南盐市,造成了严重冲击。

包拯在担任东南转运使期间,察此情,深入了解之后,甚是忧虑,上了一道奏章,将过去有些装聋作哑的朝廷给惊醒了。然后,在时任尚书令曹伦、财政使王士廪的支持下,推动“外盐入关”。

曹伦,乃曹彬之孙,曹玮长兄曹璨次子,曹氏在建隆、正统二朝,可谓显贵。按照“原则”,范仲淹罢相之后,当以勋贵之后秉政,而曹伦之所以能脱颖而出,除了本身具备一定能力之外,也跟宫中有个姓曹的皇后有关.

曹伦上位,即便是正统皇帝刘维箴的潜邸心腹,王士廪也不得不把吏部尚书的职位让出来。当然,刘维箴也没有亏待他,改主财政司,权势依旧。

而随着财政司盐铁政策调整,来自以吴、鲁二国为主的海外食盐,得以光明正大地通过几大海关,堂而皇之地进入帝国本土市场。

当然了,在盐铁司外事部门的严格监管之下,同时,比起沿海走私,风险更小,规模更大。虽然因为产量、质量的缘故,很难成为市场主流,但是价格便宜啊。

外盐的输入,实则也是对帝国根深蒂固的“盐贵”、“盐商”、“盐帮”势力的一种冲击。同时,市面上供应多了,盐价也迎来三十年间第一次下降。

正统二十一年的上海盐价,斗盐仅71文,这水平,都快赶得上世祖开宝时期“盐改”上涨后的价格了。而上海盐价最高的时候,曾一度攀至斗盐108文,极大地影响了城市士民的生产生活。

然而,由于资源的集中,上海从来不少物资,这也能反应出,帝国其他城市的民生状况了。最显著的,便是两京了,若非朝廷顾及脸面,极力压制与调控,物价早就失控了。

而那些中央监管不力抑或影响力不足的地方,情况就要严重地多,因为天灾人祸,出现的骚动与民乱事件难以计数。

事实上,以汉帝国这近百年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进程,国内人口与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固然是根本,但若没有海外资源的弥补支持,也早就玩不下去了。

以南洋海盐的输入为例,且不管利益链条上的斗争与分配,对于普通士民百姓来说,从盐价的下调上,他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当然,即便“吴盐”、“鲁盐”乃至“雍盐”、“越盐”能够通过官方渠道进入帝国市场,但沿海通江的私盐依旧猖獗,总少不了那些顺带着把盐拉回本土的商船,抑或是一些见不得光的“脏盐”,最终的去向,也是帝国州县乡镇。

南洋封国的产盐,可不会管购盐者何人,有钱即卖,而帝国的底层,从来不少冒险搏命的盐枭,也不缺挑着担子,推着独轮车,钻山村,下乡野,售卖私盐的行商脚夫。

至于煤炭,从世祖时期起,便由贵及贱,由北及南,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帝国士民生活取暖的重要燃料,尤其是城市居民。

在开宝晚期,“蜂窝煤”诞生了,它的方便利民,任谁都看得出来。随着技术的广泛传播,北方各地都诞生了大量“制煤场”。

然而,煤炭的使用,一直受到开采与运输两方面的限制,国内主产区在晋中与汝许,交通上是一言难尽,很难覆盖全国。因此,煤炭价格常年以来居高不下,也很难使蜂窝煤走入千千万万的寻常百姓之家。

而帝国对于煤炭的需求,却日益增长,尤其在冶炼事业上,煤炭带来的热值效益,是极其显著的。有市场需求,自然有精明的商人来满足这种需求。

恰恰在南洋各国,不管是南梁国(苏门答腊),还是爪哇岛上的雍、越二国,还有吴国,都拥有大片的露天煤矿,储量惊人,极易开采。

随着南洋煤炭的大举输入,帝国南方,尤其是作为经济核心的东南道州百姓,终于能够用上平价的蜂窝煤,享受着汉家儿郎大举开拓带来的福利。

当然,从海外各国,输入帝国本土的资源,远不止于此。通过这些丰富的贸易活动,也能反映出各国的发展与积累。

汉世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我是特种兵之战神崛起 连载中
我是特种兵之战神崛起
瓦伦兔
穿越到《我是特种兵》的世界,得到系统的支持,肖正国从新兵蜕变,最终成长为最强兵王。 他的传奇无人阻挡,他的武力值被所有人崇拜。 Ps 创个书友群728572949
49.9万字12个月前
我在士兵突击当特种兵 连载中
我在士兵突击当特种兵
我是大斗斗
穿越到自己熟悉的电视剧《士兵突击》 本想当条咸鱼,弥补前世没有当兵的遗憾。 结果却和咸鱼这条道路越走越远! (我觉得军旅还是写实点比较好,所以本书文风较平淡,不喜勿喷,谢谢!)
88.4万字12个月前
新书 连载中
新书
七月新番
新朝末年,王莽改制失败,天下将乱,赤眉绿林义旗高举,刘秀兄弟志在复汉。 重生于这样一个时代,当如何? 新室已朽,不破不立,唯有来者,大笔书之! PS:这是关于穿越者大战位面之子的故事。 V群:496717165。 普群:1021675508。 微信公众号:七月旧番。
270.1万字10个月前
岁爷千秋 连载中
岁爷千秋
北山鹿鸣
生是几等人,死入几等棺! 洒在东门楼的血,如今只剩一个意义—— 让后世,长记性!
7.3万字10个月前
延明纪略 连载中
延明纪略
砀山寇
崇祯八年,李自成、张献忠联营与左光先沿汉水对峙。 卢象升统领东南,洪承畴经略西北,两面夹击,义军左右冲突,一把火烧了朱元璋当年出家的皇觉寺。 徐光启提出编列的《崇祯历书》终于修成,西学东渐成果日丰。 郑芝龙与刘香大战珠江口,一举成为海上霸主。 多尔衮收服察哈尔各部,皇太极敲打代善,获得了后金内部的无上权威。 日本江户幕府正式锁国。西班牙在秘鲁的银山日渐枯竭。《布拉格合约》签订,德意志的战场看上去
20.7万字10个月前
明末好国丈 连载中
明末好国丈
横竖不弯钩
崇祯:国丈,我们为什么要杀太监 周奎:皇上,您要学太祖皇帝 崇祯:国丈,我们为什么要杀文臣 周奎:皇上,您要学太祖皇帝 崇祯:国丈,我们要撤掉锦衣卫吗 周奎:皇上,您要学成祖皇帝 崇祯:哦
9.7万字10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