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尊大唐:我成了太子妃
超小超大

第五十四章 孙思邈 (2-2)

苏纨:“你再加一句,像是疫病,我怀疑跟一种细小的东西有关,这种东西通过飞沫,也就是人说话、喷气时口水泡沫来传播,口水泡沫的小颗粒有时会悬浮于半空,而人经过这样的地方,又吸入了这些人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小的致病微粒,就会生病。这台只有几十倍放大倍数的显微镜就留给孙神医当作是纪念,目前,我还在研究更高倍率的显微镜,说不定有找到这种微小致病粒子的可能。”

再加上这句,那孙思邈上钩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那就再加上!”

尔后苏纨又道:“你要跟父皇说这件事,让她从国库当中拨一部分的钱出来当经费。”

“这没问题。”

李承乾。

……

为了把神医哄来,爱妃真可谓是花尽了心思。

甚至就连医学院,都给对方准备了。

不过,一想到这人说不定能给母后治病,那花再多也是值的。

别说是一个医学院,就算是直接赏赐无数金银,那也不在话下。

李承乾接下来便去跟太宗沟通。

太宗早就想把孙思邈留在长安了。

只是,人家不愿意,她有什么办法。

不过也是她的方法不对。

人孙思邈是一个医者,你却看上了人家的道术,说人家年纪大,容貌却很年轻,所以授予人家爵位,目的不就是想要人家的长生不老之法嘛,然而长生不老这种东西,本就虚无缥缈,只能说,最多最多,人唯一能做的,只有学会修身养性。

但修身养性这种东西,却是全靠个人领悟的。

像你们这种本就带着急功近利的想法的人,一看就不是那个料。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人孙思邈当然想的就是,那我走。

反之,苏纨那就不一样了。

苏纨的想法是想让其凭借自己的医术来救人。

那这就比看上人家的长生不老之法来得实际。

客观地说,与其说孙思邈是位神医,倒不如说是一名医术精湛、几可通神的道士。

但就算是这样!

苏纨就不信她没有一点好奇心。

只要她有好奇心,想知道疫病的根本,那苏纨就有信心把她骗来。

而且……

孙思邈这人,自幼多病,为此也是打小就立志学习医学知识。

苏纨把这疫病的病理一抛出来,对方必然想来验证一番。

很快……

这信就被直接送往峨眉山。

因为此时,孙思邈便正在峨眉山边行医,边采集中药,而且边临床试验。

女尊大唐:我成了太子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特工:每天开启一个宝箱 连载中
特工:每天开启一个宝箱
熊猫特工
[[【飞卢小说网独家签约小说:特工:每天开启一个宝箱】冯长生穿越至谍战融合世界,获得系统,每天可以开启一个宝箱!开启宝箱:获得脱胎换骨技能。开启宝箱:获得危险感知技能。开启宝箱:获得幽灵枪。开启宝箱:获得十根大黄鱼。开启宝箱:获得东风速递。......N天以后,冯长生看着每天刷新出来的宝箱,默念开启,心道:“哎,宝箱多了也苦恼呀...等等,我好像将谍战玩坏了!?”本书融合了《和平饭店》、《胭脂》
11.0万字11个月前
唐时明月宋时关 连载中
唐时明月宋时关
江左辰
唐时明月照心寂,北宋雄关铁衣寒! 南唐风月,诗词歌赋,有苏宸的才华横溢。 北宋边关,金戈铁马,有苏宸的挥斥方遒。 这是五代末北宋初,一个风云际会、列国峥嵘的时代。 且看苏宸如何在唐宋变革时期,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本书普1群Q:1081454875(欢迎加入)
195.3万字9个月前
大隋主沉浮 连载中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魂穿大隋的杨集一出生就是遂安郡王,仅用半年时间,就把火烧突厥圣山的父亲杨爽熬成卫昭王,摇身一变,自己当上了卫王。 在晋王杨广都没有争储之心时,杨集就成了杨广的小兄弟;在老娘鼓励下,打架打成了最顶级的纨绔之王。 然而当他混到成年以后,才发现注定要凉的高颎要当他岳丈。 杨集最初只想甩掉高颎,抱着杨广大腿逍遥一生,但事情没想象中那么简单。 …… 节奏稍微慢,请朋友们耐心细品。 另有完本《大隋第三世》,
400.4万字9个月前
平独镇露我大明 连载中
平独镇露我大明
路远道孤
穿越,是种极为巧合的状况。 穿越到明朝更是一件无数历史迷梦想过的事。 而穿越穿到贵族身上更是堪称完美的开局。 但司马绍不这么想。 因为现在他旁边那个名为收音机的鬼东西正播放着一则国际新闻。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什么玩意?”
12.7万字9个月前
明末穿越众 连载中
明末穿越众
隔壁老实人
新世界,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属于全体穿越者所有! 凡有反抗者,当尽屠之! 穿越者,何必给自己戴上枷锁!于此大争之世,博一个天下大同。 ——————— 群穿需要查很多资料,需要考据很多很多东西,不然写出来没法看,一个人的力量会写的非常难,请求书友帮助一起完成这部作品! 群号1040+191011
26.3万字9个月前
大明山河 连载中
大明山河
雨仑
土木堡之变,大明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在此危急存亡之秋,于谦挺身而出,组织北京保卫战,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使大明避免了又一个“靖康之耻”。然而危机还远未扫除,外有瓦剌和蛮寇虎视眈眈,内有奸臣祸乱朝纲,妄图更迭政权。 这一年,东罗马帝国灭亡,陆上丝路阻断,西方的远洋工程正缓缓开启序幕,新的时代已经初现曙光。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大明,能否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发出强势怒吼? 陈威作为一个在别人眼中离经
16.7万字9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