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祀
超小超大

68、毛白斋询问帝意、杨石斋不知圣心 (2-2)

从杨廷和仕宦以来,无论朝野上下,清名盛传,污名不著,更是明代官员,第一个完成丁忧之期,可谓国朝第一士大夫。

杨廷和当官这么多年了,也就新君登基之后,才被才会被弹劾的如此频繁,且还是因为朱厚熜甩锅,以及杨慎借阅书籍一事。

他在于济世安邦之能,朝野无人可以臧否,正德二年杨廷和甫入内阁辅政之时,时任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李东阳对杨廷和言:“吾于文翰颇有一日之长,若经济事,须归介夫!”

这不止李东阳一人看法,同样也是之后十余年中,上至天子,下至黎庶看法。

有才干之人,其必雄心万丈,哪怕如今已然求去,但于一片赤胆之心,不会就此消沉。

“不过是尽心报答孝庙及先帝之厚恩耳,仆不敢担元辅重誉!”

杨廷和意志有些消沉,毛澄又何尝不是?

事到如今,朝野上下谁还看不出,皇帝对于“遗老党”的厌恶?

然饶是如此,毛澄依然不会选择向天子妥协。

祖宗成法对错与否,大凡有见识之辈,都知道其中利弊,可礼法是规矩,是一个国家最基本要素,若是皇帝不遵守,那他人又如何愿意遵守?

且祖宗制度即使有错,可有更好的方法代替?

方法成功与否,也无人知晓。

难道无人不知,王安石、刘瑾等人变法实属利国利民?

可一旦没有成功,则势必朝政来回倾轧,于国而言并非善事。

祖宗成法或许不妥,但是足以苟延残喘,但若肆意改变,则必生波澜,提前结束王朝周期。

正因为大家都知晓王安石、刘瑾变法实乃好事,故而在废掉众人之法后,却依旧留一些适宜之法继续沿用。

有些事情,并不能只是单单以集团论、党派论、利益论,足够说清。

毛澄的固执,只是因为惧怕动荡,想要皇帝老老实实,以数十年时间,慢慢缝缝补补,不需要皇帝年轻气盛,大刀阔斧改变王朝。

盖因他不知晓,皇帝是否有能力改变,更不知道皇帝在想些什么,于此最好选择便是守规矩,少点波折就可以继续苟活。

虽然毒疮随时发作可能致命,但若盲目医治,只会更快结束生命。

说着说着,二人便已踏过右顺门,缓缓抵达武英殿。

武英殿与其他皇宫大殿相差不大,皆是红色漆柱,彩绘横梁,琉璃瓦顶,斗拱反宇,檐上有脊兽数只,阳光照射呈现金碧辉煌之色,使人不敢直视。

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如今武英殿檐顶有工匠,正拿着一根根粗壮铁丝,真正努力安装皇帝所言的“避雷针”。

对于宫室安装奇奇怪怪之物,百官虽有微词,但也没有招惹皇帝厌恶,而是随了朱厚熜之愿。

虽然不知其作用如何,可终归所耗不大,若是有用自然皆大欢喜,无用想来也不会造成什么损失,故而并没有直言劝谏。

明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三国骁雄韩遂 连载中
三国骁雄韩遂
姚戎
序言 本小说主角韩遂,从距184年爆发黄巾起义尚有21年的公元164年冬写起,尽量吻合史料记载的重大事件和时间,重在推演东汉末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介绍了东汉末年许多重量级人物以及他们的来龙去脉。历史人物的重要职位、重要事件及时间基本遵循历史。通过文学手法将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使之生动鲜活。 184年,韩遂以凉州小官吏身份被大将军何进召见,同年因在西凉名望大而被逼迫参加叛军,187年灭叛军首领掌握军权
189.1万字9个月前
三国之公孙大帝 连载中
三国之公孙大帝
独孤龟甲
烽火四起是三国,群雄争霸论英雄! 三国一个道不尽的乱世,一个英雄辈出的乱世! 公孙度,一个威名远扬海外的霸主级人物,一个历史上记载寥寥的“悲剧人物”!今朝易命而生,将谱写另一个历史华章! (独孤不是萌妹子,也不是帅锅,但也卖萌求票,求推!)
209.7万字9个月前
我是董卓之子 连载中
我是董卓之子
风漩
“董卓祸国大汉倾,王允暗施连环计!” 董杭穿越成为董卓之子,搅动风云,逐鹿天下!
146.6万字9个月前
李贼 连载中
李贼
拽梯郎君
一个小人物在明末挣扎求生,最终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的故事。 无金手指无系统,也不怎么点科技树。正儿八经的面对明末各种危机。
8.9万字9个月前
北国孤影 连载中
北国孤影
不痴如醉
十多年前的一场阴谋摧毁了一个家族,也为一个王朝埋下了祸根。 十多年后家族遗子能否力挽狂澜,洗刷莫须有的罪名。 一将功成万骨枯! 且看家族遗子,如何逆转乾坤!
6.6万字9个月前
北上伐清 连载中
北上伐清
日日生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
143.3万字9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