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舆服志》载:“乘舆(君王)黄赤綬,四采,黄赤缥绀,纯黄圭、长二丈九尺九寸,五百首。诸侯王赤绶,四采,赤黄缥绀,淳赤圭,长二丈一尺,三百首。太皇太后、皇太后其绶皆与乘舆同,皇后亦如之。长公主、天子贵人与诸侯王同绶者,加特也。诸国贵人、相国皆绿绶,三采,绿紫绀,淳绿圭,长二丈一尺,二百四十首。公、侯、将军紫绶,二采,紫白,淳紫圭,长丈七尺,百二十首。自青绶以上,縌皆长三尺二寸,与绶同采而首半之。縌者,古佩璲也。佩绶相迎受,故曰縌。紫绶以上,縌绶之间得施玉环鐍云。千石,六百石黑绶,三采,青赤绀,淳青圭。长丈六尺,八十首。四百石,三百石长同。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黄绶,一采,淳黄圭,长丈五尺,六十首。自黑绶以下,縌绶皆长三尺,与绶同采而半之。”
自青绶以上有三尺二寸长的縌与绶同采,而首半之,用以佩縌。紫绶以上可加玉环和鐍(jue,二声。鐍是有舌的固定带子用的环状物)。这里的首是经丝密度的单位,单根丝为一系,四系为一扶,五扶为一首,绶广六寸,首多者丝细密,首少者粗。
《后汉·舆服志》:“至孝明皇帝,乃为大配双玉璜,皆为白玉。”《玉藻》云:“天子佩白玉,诸侯配山玄玉,大夫佩水苍玉,士配瓀(ruan,三声。)玖玉。”
只见那女子十八岁左右,各自却是女子之中少见的高,头戴凤冠,鲜艳朱唇在口脂上轻轻一抿,肤如凝脂,当真是生的冰肌玉骨,白皙的脸旁却似白玉一般完美无瑕,指如青葱,齿若编贝,整个人都处在一种十分协调的比例之中,增之一分则胖,减之一分则瘦。
说实话,王溪直到现在还是很好奇,她与那位东海王司马祗素未谋面,司马祗就通过其母匮太妃找到了张母,透露出想要迎娶自己为妻的意图,毕竟,魏晋时期的女子,虽然不像是两汉时期的女子,地位那么高,甚至可以看丈夫不顺眼,一脚将其踢开,但是,却也不似宋朝以后女子一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说实话,王溪就只知道,听人说司马祗长得很美,虽然不知道和潘安这样的花美男比怎么样,估计也差不到哪里去吧。
那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虽然在家待嫁整整三年,但是王溪并不着急,她不信佛,但也一直认为只是缘分不到,强求不得的。王溪是一个极为聪明的女人,她知道,东海王司马祗迎娶她的目的,很有可能就是出于一种政治目的。王溪感觉,从几十年前到现在,嫁进司马家的女人好像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远的不说,就拿晋宣帝司马懿还有晋景帝司马师这父子俩儿说罢,他们的妻子,司马懿的妻子张春华,被老年的司马懿骂老东西,这还算是好的了,当司马师的妻子可是一个高风险的活儿,他的发妻夏侯徽被他毒死了,继室吴氏被他废黜了,继室羊徽瑜也就差那么一点儿也步了两位前任的后尘。司马昭表示:“杀嫂子这锅我是真的不背。”就从自己角度上来看,张芷真的觉得司马师连生五个闺女,一个儿子都没有就是报应,一个连发妻都能杀的人,这个人是个什么德行,应该也不用王溪再说了吧?在得知自己将要嫁给东海王司马祗之后,王溪也惶恐过,惶恐自己这位未来的丈夫会不会在有朝一日,也会像他的伯祖父晋景帝司马师毒杀自己的发妻一样杀了自己。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王溪反而不惶恐了,若真的是如此,那也只能说明是命,埋怨自己一声遇人不淑,亦或者在临死之前痛斥司马祗为畜生,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再看司马祗这边,司马祗此时还站东海王宫大殿的外面,在太阳底下焦急地等待着,司马祗觉得自己还是需要一位妻子的,毕竟,在关键时刻,能扶你一把的是朋友,能扶你几把的却是老婆。司马祗感觉自己都要被晒成人干儿了,送亲的队伍怎么还不来?只见司马祗身穿冕衮之服,头戴白玉旒珠的九旒冕冠,手持镇圭,镇圭乃藩王所持,和衮服一样,玉圭亦分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大圭(天子所持)、镇圭(藩王所持)、桓圭(公爵所持)、信圭(侯爵所持)、躬圭(伯爵所持)、谷璧(子爵所持)、蒲璧(男爵所持)、四圭(三孤所持)、裸圭(八公所持)。
大晋枭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