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马是在沙漠气候中演化成长,被贝都因人视为珍宝,经常会被带到居家帐棚中安置保护,正因为与人类有紧密的关系,造就它们性情和蔼、聪颖及乐意讨好,它们同时也俱有高度精神力与警觉性,适合用于袭击和战争。隋朝的时候吐谷浑忽悠说青海骢是龙种,是青海马和龙交配而来的。隋炀帝信以为真,他派兵攻打吐谷浑,占领了青海湖地区之后,特地命人将2000匹母马赶入海心山,想得到传中的千里马,结果无功而返。
倭寇侵华的时候也是引进阿拉伯种马,培育出着名的东洋马。和征兵一样,军马也是有体检标准的。当时,世界各强国对马匹都有着相关的能力标准指标,像德军要求军马的运力为能拉374公斤,而法军则更狠,他们要求军马的运力必须能拉399公斤。德法军马拉300多公斤的马,其自身体重就已经达到了480公斤,而倭军的蒙古马自身体重仅有329公斤。
八国联军时期,倭寇再次发现,和其他欧洲国家的骑兵相比,倭寇的军马不论是体高还是体重亦或是奔跑速度都与欧美军马仍旧存在着极大的差距,不仅身高矮20多厘米,体重也相差70公斤,倭寇战马的时速更是只有178公里,被时速27公里的欧洲军马吊打。最后倭国又大量引入纯血的阿拉伯马、盎格鲁诺曼等优良马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这才培育出东洋马。
唐志的提议当然不是任由这些阿拉伯马和当地的马交配,而是由技术人员精心挑选种马配种,现在吐谷浑已经被我大唐打趴下了,他们也不可能不配合,要知道他们有一大批养马配种的高手。现在阿拉伯人取代波斯人开始垄断海运,可以在广州高价收购阿拉伯马。
还有就是牦牛,在青藏高原牦牛是重要的运输工具,青海骢和牦牛对于挺近高原的意义重大。
第三,在河湟谷地开茶马互市,用茶叶交换青海的皮货、战马和牦牛。茶马交易,最早出现于唐代,但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731年,占据青藏高原的吐蕃政权,要求与唐划界互市,提出交马于赤岭今青海湖日月山,互市于甘松岭今四川松潘。唐允许交马、互市均在赤岭。输往北方的茶叶主要来自四川、汉中地区。正式的茶马互市贸易由此开始。
由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藏族对茶叶十分依赖,茶能解毒去病,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因此,控制了茶叶的供给,就等于控制了藏族人的生活,所以,茶叶自宋以来不但成为中原王朝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藏族之间的大宗经贸产品,而且也成为与藏族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的物质手段。
北宋时期,“茶马互市”对维护了宋朝在西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是两宋王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治边政策。其次,通过茶马贸易,还满足了中原对战马的需要,又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的茶利收入解决军费之需。
唐志提议组成高原茶马商队,深入高原腹地,把大唐的茶叶、白酒、白砂糖送进高原,改变藏族贵族的生活方式,同时刺探情报,绘制地图,为将来进攻做准备。
第四,招募训练高原牧民组成先遣队,以夷制夷。
第五,在大唐征东无暇西顾,吐蕃大举进攻吐谷浑的时候,争取将吐蕃的大军歼灭于河湟谷地,吐蕃的主力消灭之后,进藏部队就不会遇到强有力的抵抗。
第六,乘吐蕃大败,政权不稳的时候,派大军沿着唐蕃古道进攻逻些今拉萨,完全颠覆吐蕃的统治,将青藏高原纳入中央政权的直接管辖。
第七,占据高原东部的康巴地区,再居高临下,发动对云贵高原战争,将云贵高原纳入囊中。
第八,稳定高原之后,沿着雅鲁藏布江谷地,向南亚次大陆进发,占领天竺。
其中的要点就是到天竺找到密宗的大成就者莲花王,用密教压制高原的土着苯教,改变藏民的信仰再就是我们的军队也要担负起宣传队,工作队的人物,解放农奴,发动藏民打倒贵族,搞民主改革,组织藏人武装,横扫雪域高原。
汉人进入高原很不适应,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唐志只是在网上看过一些驴友入藏的帖子,知道一些注意事项:
初唐闲公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