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打听出西市文昌书铺背后是韦家不难,但精准的认定是自己,就有些让韦昭意外了。
普慧稍加迟疑,笑道:“康王殿下。”
姑且相信出家人不打诳语,康王……还时常去佛寺的吗。
~~~~~~~
翌日上午。
在府上用过早膳,韦昭就带着韦安风风火火直奔宣平坊。
刚一进入刻制雕版的大院,就看到院中四处摆放的木板和刻版,以及在各个往来匆匆的工匠们。
见到作坊中的工匠们十分认真地劳作,没有在摸鱼,韦昭顿感欣慰。
“韦公子!”见到韦昭来到这里,不远处的柳一渐迎了上来。
韦昭笑笑:“走,屋里说。”
韦昭、柳一渐、韦安三人在屋中落座之后。
“柳先生,近几天作坊中进度如何了?”
柳一渐稍加思索,说道:“《论语》、《尚书》正在刻印,再有七八天就能刻印出来。”
韦昭点点头,进度还算不慢,比起最初刻制雕版的速度来已经大有精进了。
“坊中技艺精熟的工匠有多少了?”
“技艺纯熟者约莫十来个,还有二十来人也还可以。”柳一渐斟酌着说道:“单就眼下来看,人手还是够用的。”
“不够!”
不够?柳一渐稍有惊讶,马上微不可见地点点头,韦公子说不够就是不够。
想必公子又有大谋画了,柳一渐如是想道。
韦昭看向韦安:“安叔,再从庄户中挑选一批人来。”
“在西市的坊院中寻一处开阔之处,再开一处作坊,将此处工匠分一半到那里去。”
韦安当即点点头,表示明白。
自从石盐矿制盐以来,韦安越来越习惯听从于韦昭的安排。
干就完了,公子运筹帷幄。一切尽在掌握!
“公子的意思是……尽快让印刷书传开以利万民!”
柳一渐忍不住感慨,韦公子这般费力培养刻版工匠,可见其心啊。
“柳先生,今日来此还有一事。”韦昭拿出邓风林的兵书来递给柳一渐。
《武备兵略》!
柳一渐眼前一亮。
大周国情在此,作为一个曾醉心科举,志向远大的读书人,柳一渐自然对兵法也颇感兴趣。
“柳先生,这本兵书是国子监邓博士和当今兵部尚书卫大人的著作,他们交给我来印刷此书,之后将分发至边镇军中。”
柳一渐抬头看向韦昭:“明白了,先将诗书放一放,先刻印此书!”
韦昭点点头,孺子可教也。
“不过,你只有一半人手!”
韦昭接着说道:“另一个作坊这两日就得开工!之后将新调来的庄户人手,分派到两个作坊中;另外写字好看的佣书人也得再招几个……安叔,这些你来安排。”
“是!”
另一个作坊自然就用来刻印佛经雕版了。
柳一渐脸色稍有迟疑问道:“公子,这些时日院中之人从未出去过……”
额……这几天将这件事忘了。
韦昭一脸严肃地说道:“之前保密做得不错,此后印刷书现世,自然免不了引来模仿刻印雕版……就不用再像之前那般了。”
柳一渐脸上笑意难掩。
“不过!作坊中的工匠,除了韦府的人,还有十几个都是从外面雇来的……”
这些人一旦放出去,若是被其他家收买,就不划算了。
虽然雕版印刷的技术已经算不得多秘密了,但工艺纯熟的工匠仍然是宝贝啊,少一个都是重大损失。
尤其是对扩张期的韦府来说。
“那公子这……”柳一渐面露难色。
韦昭冷笑一声:“工钱再涨三成,另外签订长期契约!”
先用大价钱拴住这些工匠,再签订劳动契约……
大周柱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