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先说出自己的看法,不过,哪怕有不利因素,稳妥点大唐也有超八成的胜算。
薛仁贵带领五万唐军尚且能先赢一场,后被吐蕃以40万兵力的绝对优势消灭。但也是吐蕃倾其所有了。若能有50万唐军,自己至少有八分的把握。
其实灭国并不是一件易事,像吐蕃这样的王朝远不是一两场大战就能消灭的。
“卿多虑了。”圣人紧接着却是这样一句,难道圣人有什么独特的情报吗?
“调露元年,西突厥既然已经与那吐蕃结盟,卿可知为何吐蕃没有派出援军?”
“臣已事先在南方做好防御,不过确实未见吐蕃之兵,未曾细想,莫非陛下知道原因?”其实自己已经在南方做好准备了了,只可惜吐蕃没有出兵,不然也可以挫它的锐气。应该是看出自己的布置了吧,那论钦陵在军事上也很有才华。
难道陛下知道些其他不一样的原因?
……
仪凤二年(677),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及李遮匐扇动蕃落,进逼安西,连和吐蕃。吐蕃与突厥的联合,是唐朝政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
但在西域有当地于阗政权的支持,唐朝方面专注于应对吐蕃与突厥,应当是有一定的实力与把握的。事实上调露元年裴行俭去西域,也正是利用了他的影响力及当地对大唐的支持,击败了西突厥。
而对西突厥的瓦解,实际上就阻止了吐蕃的扩大。
这场胜利的取得,除了唐军自身的因素,也与吐蕃的内部因素有关。
据《李域阿罗汉授记》记载:
三年时间刚满,吐蕃地方被魔界之神非天、龙神、夜叉、食味之神等招来痢疾、毒痛、天花等疾病,使亲贵大臣及诸多军队死亡。尔时,王妃胸生瘰疬而薨,并转生天界。
虽然有很多奇幻因素,不过这也是由历史改编而来,可以看到历史的影子。
王妃即指文成公主,藏文经籍中对于阗佛教末法时期僧人逃亡吐蕃多有载录,而于阗佛教僧人在文成公主的善待下居留吐蕃境内3年。之后由于吐蕃本土出现大的疾疫,文成公主亦未能幸免于这场瘟疫,吐蕃人将此劫难归咎于于阗佛教僧侣的到来而驱逐之。文成公主薨于680年,则吐蕃疾疫的暴发当于此之前,也即是唐收复四镇的 679年前后。
吐蕃在这场天灾当中军事实力受到影响,自高宗永隆元年(680)至684年的五年中,《大事记年》每年都有大论赞悉诺在各地举行会盟的记载,这些年他都在忙于内部的协调工作。
而今年吐蕃也会遇到自然灾害,噶尔·赞聂多布(也就是大论赞悉诺,分别为唐人名和吐蕃名)两次主盟,号召吐蕃内部团结一致,共渡难关,但并没有起到效果。而等到明年,他就会在内斗中被杀掉。
与裴行俭恢复四镇几乎同时,仪凤三年(678)九月,青海战场上论钦陵在大败唐右卫大将军刘审礼的胜绩之下,却在紧随其后的娄师德的奉旨游说下,以“赞婆甚悦,为之数年不犯边”收场,双方得以保持了短期的安定。之后,直到垂拱三年(687),吐蕃军队才再一次出现在西域的战场上。
这种吐蕃胜利之后停止军事活动的情形并不符合吐蕃以往及常规道理,所以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其内部出现了问题,在灾害中国力减少,说和以求自保,度过难关。
可惜大唐对此并没有更深的了解,而没有把握住这段时间吐蕃的虚弱期。而等到明后年,大论钦陵在一批人被杀死后,就彻底掌握了吐蕃的军事大权。
李治对裴行俭并没有解释那么多,因为有的资料当初只是扫过,没想到如今都能及时出现在脑海里,很不可思议。而这一切都无法向裴行俭解释。
不过简要的描述,也足够分析出吐蕃内部有问题了。
……
等圣人解释了一番之后,裴行俭这才知道原来当初的文成公主之死竟然传回了这么重要的信息,当初李治也不够肯定,等到现在,才算是走出迷雾之中,对现在的吐蕃局势有一个大致的判断。
大唐我穿越了唐高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