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开被自家三叔吓的跳脚的兄弟俩,傅沣此次来汴梁还真是有要事在身。
商会凭借其先进的计帐方法和集中的商队力量,如今已经稳固了西北的基本盘开始向中原进军。
不得不说这群时代精英的能力强悍,傅晓鞍只是放出商会的理念,并未参与其中,而这群商人却凭借这个理念构成了一个巨无霸团体。
如今西北上上下下都已被商会渗透,就连西军后勤的采买都有商会的人在做。而傅沣凭借创始人身份及自身能力,牢牢的把持着商会的权力。
并且借着上次内乱一事,有力的打击了几家有能力同他争夺领导权的商人。这个两米的大汉除了好同小辈开玩笑以外,是如今傅家心计最高超之人。
整个西北商人都知道,这个表面憨厚可亲的汉子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狠角色。而如今,这只笑面虎统合西北商人力量来中原抢食了。
这也是商会坐大后的必然结果,陕西四路除了矿产资源没有别的产出,以往未抱成团的商人多是做中间商,将从中原或江南得来的茶砖,丝绸等物品运去西夏或辽国换取皮毛,战马等物资。
要不是有傅晓鞍搞出的玻璃生意,怕是商会组建起来也不知道第一步该干啥。而如今借助玻璃生意站稳脚跟的商会开始对外界漏出他的獠牙。
玻璃生意已经满足不了商会的胃口,所以傅沣来到了汴梁。他要做的,是将商会力量打入中原及两淮,寻找港口,组建商会自己的船队,撇开那群江南商人,吃海贸这块最肥的肉。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傅沣盯着的是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作为淮河流域的沿海城市,海州拥有优良的深水港。而两淮盐商众多,并不需要海贸,所以海州并无强横的商业力量盘踞。
这对于资金充足,缺乏底蕴的西北商会而言是最佳的海运港口。但海州也有他的缺陷,在上有山东登州港,下有苏州港的情况下,海州在地理位置上稍显吃亏。
好在西北商会拥有受人追捧的玻璃制造技术,这给了西北商会开启新的海运港口的底气。另外借助黄河及淮河,玻璃制品可从西北一路水运至徐州,再陆运到海州,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要知道,因为黄河南溃夺淮,此刻黄河同淮河可是相通的。这也是傅沣等商会首领选择海州的原因之一。
而傅沣来汴梁,便是商会进入中原的第一步。所以傅沣是会非常繁忙,没有多少时间去逗自己的儿子同侄儿。
在三叔傅沣的讲解下,傅晓鞍才放下了心,并积极的出谋划策。至于傅晓闻,对自家老爹有心理阴影的他,还是搬出了大院,去国子监住去了。
傅晓鞍也并未立刻告诉大哥,谁让傅晓闻不讲义气,将傅晓鞍一人丢给傅沣然后跑了。让他多受几日惊吓之苦,傅晓鞍对此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在知晓了商会意图之后,傅晓鞍给出的建议是将商会总部搬迁到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那里因范仲淹相公改革,务实之风颇盛,商业也蒸蒸日上,距离两淮也近。
更重要的一点傅晓鞍没有说出来,应天府在金兵初次南下之时并未被攻破,反倒是因为赵构怕事带领军队跑到临安府(今杭州),才最终丢失。
对于一个商会总部而言,安全是第一要素。此刻的傅晓鞍一无兵,二无权,唯一能提供的便是后世知识。这种无力感让傅晓鞍很是讨厌,也增强了傅晓鞍尽快学成,掌权的想法。
傅晓鞍不想进朝堂,那里的水太深,傅晓鞍玩不转。而时间也使得傅晓鞍没有选择的余地,掌军是傅晓鞍能想出的唯一办法。
玩不透就不玩,提掌十万大军,这天下皆可去得。傅晓鞍没有时间同那些“精英”“人才”去玩利益互换的把戏,他想要的是以力破巧,借助金兵入侵完成权力洗牌。
所以傅晓鞍自入汴梁以来,一心交好将门,交好程玉林他们这群武学学生。而不是一头扎进文人的圈子,傅晓鞍很有自知之明,无论是自己还是梦中人,都玩不过那群“内斗技能”点满的大佬。
大宋西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