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都是副手兵器,长兵器倒是没有什么出格的,不是硬矛就是大枪,长柄刀倒是也有几柄,不过皆是傅晓鞍本都的骑兵,倒是无伤大雅。
比武进行的速度很快,胜负就在两,三回合之间,像演义中那动不动就大战几十甚至上百回合的,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出现。
别的不提,光是穿一身百斤的重甲舞动兵器空击几十下,就能累的人气喘吁吁。更何况还要耗费心神,同人争斗。
这还是最理想的“斗将”状态下,真实的战阵中,那会有人同你一对一搏杀。稍不注意就有一支兵器伸到脑后打你一个措手不及,只能依靠身边袍泽,列阵前进。
不论是战将还是悍卒,在战场厮杀时,追求的永远是速战速决。这也是千百年来,枪矛一直是战场主力兵器的原因。
一是简单,二是高效,同军人的作风一样。随着参赛人数的减少,比赛也越发精彩起来。此刻还能留在场上的,是这五百多人中绝对的中坚力量。
其中不乏让傅晓鞍眼前一亮的好苗子,就比如演武场东南角的一个圆圈里,有一持棒青年,已经坐庄连赢六场,看其神色,体力消耗并不多,还能继续赢下去。
用棒的方式明显是一套系统的枪法,不过枪棒不分家,倒也不影响。观其枪法路数,深谙六合大枪“拦、拿、扎”三味。
“莫不是杨家后人?”
傅晓鞍心中嘀咕道,要论枪法高低,那世人能争论到死。若是说用枪的人,当世就数杨家人用的好。
而这六合枪法出处,世说纷纭,有说是杨家枪里的,有说是高家枪里的。不过如今高家名声不显,所以说是杨家枪的呼声更高。
这六合枪较一般枪枪体巨大,远重于普通枪矛。舞动起来,讲究的是内三合,外三合。内三合:心,气,胆。外三合:手,脚,眼。
因大枪体长,招术大开大合。六合枪要求身不离枪,枪走中心。要有雄厚的臂力、腰力、腿力和良好的身法与灵敏的步法。
而这青年男子,显然是习练六合枪多年,大棒舞动,一招一式之间俱是气吞如虎。让人还未交手,便先丧三分胆气。
看的兴起的傅晓鞍指着又赢下一局的青年,转头问侍立一旁的裴岩:
“东南角那青年,是何来历,你可知晓?”
裴岩跟了傅晓鞍也快三年了,自然知晓自家这小郎君的喜好。所以早早做足了准备,这军中好手资料,皆在他脑海之中。
如今听到傅晓鞍发问,裴岩只是瞥了一眼,便开口言道:
“回郎君,那人姓郭,名鑫,是隔壁李家庄的外来户。他爹是当年前来轮换驻守的捧日军士卒,后来在战阵上受了伤,便留在了本地。”
“姓郭?难道是某想差了?不该啊!此人枪法路数完全符合祖父说过的杨家六合枪,可也没听闻杨家有郭姓弟子啊?”
傅晓鞍皱着眉头,喃喃自语道。一直盯着自家郎君脸色的裴岩又进言道:
“郎君,有个传闻,或许能解您心中疑惑。”
傅晓鞍再次扭头看向裴岩,犀利的目光盯的裴岩浑身不自在,见裴岩面露尴尬,傅晓鞍才张口漏出一口小白牙,笑嘻嘻的说道:
“岩哥,你这不老实呀?!诚心看我出丑?还不快快从头道来!”
“郎君说笑了,裴岩怎敢取笑郎君!只是确实是传闻,所以某才没直接道明。据说,这郭鑫的母亲,出身是杨家分支。祖上和杨老令公,是堂兄弟。还有人说当年他父亲留在西北,不仅仅是为了养伤,也是为了其母亲。”
“哦?难不成这郭鑫之父便是北宋版的李全?”
裴岩的话语令傅晓鞍想起后世之梦中的记忆,南宋末年红袄军首领李全,其所习练的梨花枪,便相传是其妻子杨妙真所创。
《宋史》卷四七七,《李全传》载:”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在明代,杨家枪名声很大,被誉为最上乘的枪法,明代的兵法《武编》、《纪效新书》、《阵记》等书中均有相关记载。
这六合枪比起那梨花枪,也差不到哪去。而且六合枪枪身硕大,比梨花枪更适合如今这遍地重甲的时代。
大宋西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