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威虽然反感父亲的专制,不过对于即将到来的生日宴会却不抗拒,这让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据他初步观察,父母对此次聚会极为重视,父亲在朝廷任职,届时将有不少同僚到来,随这些官员到来的,还会有他们的家室儿女。
或许父亲看中的儿媳妇,将会在这次宴会上露面。他倒要看看父亲的眼光如何。他当然知道,在父亲的眼中,比起家室门第,容貌如何可以忽略不计,因而,他更想早日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一场怎样的婚姻,省得夜长梦多。
惊蛰后,春雷乍动,天气慢慢转暖,这天,夫人把陈威唤至房中,对他说道:“威儿,还有十天,便是你父亲六十岁寿辰,为娘明日准备前往京郊的潭柘寺为你父亲祈福,你可愿陪娘一同前去?”
陈威自进入陈家以来,还没有踏出过家门,早已憋坏了身子,不用母亲相邀,只要是踏出家门,他都求之不得,便应道:“孩儿听从母亲安排。”
夫人笑道:“傻孩子,咱娘俩之间,何必客套,从前你最不愿去寺庙,你心中对出家人总有偏见,今日为何肯去呢?”
陈威道:“孩儿是陪母亲去上香祈福的,又不是去看和尚。”
夫人感动莫名,连连说道:“好孩子,你能这样想,为娘真是打心眼里高兴,你真的懂事了。”
第二天一早,天明气清,惠风和畅,夫人携陈威和陈七、云儿等几个家仆一同驱车前往潭柘寺,陈威第一次乘坐马车在荒郊古道上奔驰,没有轮胎的马车犹如一台震骨器,颠得陈威本就瘦弱的身子几乎散架,可同乘的母亲和家仆却气定神闲,把这种颠簸当成是一种享受,这在陈威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好不容易挨到山下,还有一段山路要走,不过这对于陈威而言却比乘坐马车幸福多了,上山的时候,他把众人都远远甩在身后,只有陈七勉强能够跟上他的步伐。陈威边走边想,回程可再不能坐马车了,他在琢磨怎样才能弄到一匹马。
今日是庙会,从山脚到寺中人潮如涌,这几年潭柘寺香火兴旺,虽然远离京城,偏僻幽静,但京城不少达官显贵不计劳苦奔波,每逢庙会必纷至沓来。
据传,潭柘寺之所以会出现如此难得盛况,就是因为此寺得到了一件名贵的佛宝。有人说佛宝是佛祖的一颗真身舍利,有人说是三藏法师的袈裟……
虽然很少有人见过佛宝的真实面目,但是有关佛宝的传说却令京城中不少笃信之人趋之若鹜。陈夫人大概也是被这样的传言吸引,才会宁愿不辞舟车之劳苦到此而不愿选一处就近的寺院上香祈福完事。
据传当初修建北京城时,姚广孝借鉴了潭柘寺的布局。寺院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等依次排列。偏院则有万寿宫、太后宫、延清阁、观音殿以及藏经楼等,后山则有少师静室、龙潭等。
进入寺庙后,夫人带着陈威和家仆诚心礼佛,陈威心想,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岂能把时间浪费在佛祖和菩萨身上,还不如趁此机会各处转转,纵览一番西山景况,他向母亲提出要去上茅房,母亲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小声道:“佛祖面前岂可说这种不敬之语!快去!”
陈威吐了吐舌头,拉着陈七跑开了。
出了大雄宝殿,陈威才算缓过气来,眼见络绎不绝的人群,陈威和陈七直接跑到了东偏院,想绕道此处去往后山,与大雄宝殿人声鼎沸的盛况不同,这里却显得无比安谧。
在一棵槐树下,相对而坐着两人,似乎超凡于物外,正安静地对弈。一个是长须老僧人,须发尽白,面颊消瘦。
另一人亦留有胡须,然而岁数比老僧却年轻不少,他头戴束发紫金冠,面如冠玉,浓眉大眼,身着长袍,腰间一条玉带,看上去只比陈威稍长一点,他的身后站着一个中年人,面容冷峻,负手而立,似乎对棋局没有一丝兴趣。
那年轻人看上去气定神闲,老僧相比之下倒有几分局促。
陈威打发陈七先行到后山查探,别看陈七胖乎乎的,人却机灵得很,不用陈威多言,他就知道该去干什么了。
大明山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