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瓘信不信?
他当然不信!
看太子脸上的傻笑就知道了。
张文瓘虽然没经手太子所得诏书,但作为太子师,向他示好的官员有许多,所以,他很轻易就知道了诏书的大致内容。
以他对太子的了解,太子在做什么一目了然。
只不过,若是平日里也就罢了,但今日……张文瓘想到此行的目的,心中叹息:
“早知道就先派人通报了。”
原本即便张文瓘是太子师,按制入殿也是要通报的,但架不住李弘三请五请,以尊师重道为名,使张文瓘与郭瑜进入崇文殿无需遣人通报。
其中之意,一直以来都让张文瓘与郭瑜十分感动,这彰显的实则是太子的尊师重道之心啊!
假如他们俩人知晓实情,李弘此举其实主要是想效仿前世上学时那些突然从后门出现的阴影,以之给自己学习压力,那就不知道两人会不会感动了。
大概率还是会觉得欣慰吧。
李弘注意到张文瓘身后的长者,突然想起皇帝昨日说的新老师……
本想向戴至德展示太子好的一面的张文瓘意外翻车,干脆略过此事,向李弘介绍道:“殿下,此乃戴公至德,字行之,戴公已被任命为詹事府少詹事,兼管詹事府诸事,自明日起与臣等一同为殿下讲解经义。”
李弘也只能硬着头皮当作方才什么都没发生,对着戴至德说道:“弘见过戴师,日后还请戴师不吝赐教!”
戴至德笑着回道:“教导殿下是臣之幸事,也是圣人对臣的重托,成定不负圣人,不负殿下。”
戴至德看起来并不在意方才他看到的事情。
张文瓘又介绍道:“戴公承袭道国公爵位,臣曾与殿下所提的名相戴胄,乃是戴公之父。”
根据李弘对张文瓘的了解,张文瓘甚为尊重戴胄,按照后世的说话应该是视戴胄为偶像,为人行事总是愿意向偶像靠拢。当然,戴胄绝对有做偶像的资本,以执法公正为名,上不畏权贵,下不远小民,名副其实。
戴至德是戴胄之子,想来二人关系不会差。
李弘也是后来才知道,戴至德是戴胄的嗣子,从戴胄兄长膝下过继而来。不过依照时人观点,嗣子与亲子在继承上并无差别,戴至德既已经被过继,在法理上就是戴胄的嫡子,对原本的生身父亲也只能以侄礼待之。
实际上,张文瓘这时候带戴至德到东宫,主要就是为了让李弘认识戴至德,顺便也让戴至德对李弘的言谈举止有所了解。
因此没过多久,张文瓘便与戴至德一同告辞离开了。
两人还得去同郭瑜商量如何授课呢!
另一边,李弘命人收好诏书,继而趴在矮桌上想着参政一事,要说心里没压力是不可能的,虽说皇帝的意思只是让李弘决断诸司上奏的小事,但能被上奏的小事,只是相较于军国大事小而已。
光是尚书省六部就有二十四司,其中所涉事务庞杂,李弘在观政时就有所感。
然则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
次日,李弘第一次接受戴至德授课。
端方君子、长者气度,这是李弘对戴至德印象。
朝廷的政令下发地很快,而戴至德也很快放下潭州刺史的旧职,进入了自己的新角色——太子少詹事。
在太子詹事被宰相兼任,并不在东宫履职的前提下,戴至德担任詹事府少詹事,实则行的是詹事之权。比太子率更令张文瓘更名正言顺的管理东宫,职权也更广。
毕竟詹事府统管太子率更寺,除此之外,詹事府掌管包括太子左右监门率府、太子左右内率府这四个不领府兵的率府,加上领府兵的东宫六率,共计东宫十率的政令。
后者实则是原本张文瓘所不能涉足的。
新官上任,但却有即将功成身退的前任张文瓘相助,戴至德很快就坐稳了少詹事一职。
真正让李弘意识到戴至德品格的则是数日后的一件小事。
太子的自我修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