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时分,乌云蔽月。
两排简陋的屋子里,噼啪爆裂之声不绝于耳。
其中一间躺了个浓眉大眼,年岁不大的青年,此刻正悠然醒转,有些摸不着头脑地爬起。
随着神智的清明,充斥着玄奇和诡异的记忆如潮水般袭来,李长生也是明白了自己的处境。
穿越这种烂俗情节,居然发生在了自己身上!?
梳理了一下记忆。
原身是大明朝太原府西山义庄里,一名临时招录的焚尸匠。
和李长生看《明朝那些事儿》所了解的历史不同,此方世界的大明,或者说整个世界,充斥着各种不可言说的神异力量。
因果之下,便是以武犯禁的祸事频发,而妖魔鬼怪等传说降临现实。
在“异于常人”的力量面前,寻常百姓基本只能沦为待宰羔羊。
若是所属的王朝强盛还好,可偏偏现在的大明朝,是他妈崇桢年间!
而自从那位“大名鼎鼎”的魏公公被崇祯发配守陵,死于途中之后。
阉党溃散,大明朝纲为东林清流把持。
它们的风评都很好,一个个“清廉能干”、“爱国忠君”,很多东林文人的事迹甚至连原身这个乡下人都有所耳闻。
只是太原府再往北,便是九边重镇中的大同镇与宣府镇。
而自从它们上台后,建奴入侵的消息便急剧增多了。
风评极差的魏公公主抓政务时,九边不说固若金汤但也是防守有余;而天下称赞的东林党抢过权柄后,情况便一下子恶化成这样。
真是有趣。百姓生活朝不保夕,不知何时便会被强人随手打杀,或是被妖魔祭了五脏庙。
在崇祯皇帝与衮衮诸公的治理下,本就江河日下的大明,近年来叛乱四起,流民丛生。
加上屡次爆发的疫病与小冰河期的打击,两京十三省,平头百姓无一处能安稳过活的地方,烂的程度高低不同罢了。
人如蝼蚁,命如草芥。
尸体,是这个时代最不缺的产物。
而在此情况下,义庄这类停放尸体的场所,便有了新的职能。
那些尸生异变或是来历不凡的尸首,只能火化消除隐患后才能下葬。
只是自古以来,讲究的便是个全须全尾,入土为安。
所以一开始人们还固执着祖宗之法不可变。
直到后来死亡人数飞速攀升,身边的真实案例层出不穷,为活命而改变也就顺理成章了。
火化之后入土为安,就是大家心照不宣的“变法”。
焚尸匠,干的便是这么个活计。
只是谁都清楚,别的生计大不了是赔钱,而这门行当,运气不好便是赔命。
毕竟一旦发生起尸之类的异变,首当其冲的必然是和“客户”独处一室的焚尸匠。
因此除了活不下去的流民,基本没人敢领这份官饷。
而原身的经历便很典型。
本来脑子就不好使,口鼻还有些残疾,嗅不出香臭,尝不出味道。
前几年父母亲戚也是遭灾遭难,死得差不多了。
村人还算淳朴,平日接济着,加上原主也不是傻到连活都不会干,勉强凑合着活了下来。
谁知村里一夜遭了匪,各家各户被洗劫一空,临近过冬啥粮食都没了,青壮死不少,抓去不少。
剩下的老弱病残只得化作流民,来太原城外讨个活路。
几天前差点饿死在太原城外,饿疯了的原主竟朝着出城运夜香的夜香夫冲去。
一把掀开,大快朵颐。
他看到之前发救济粮都是在桶里,却不知城里人的茅子也是装在桶里的。
加之脑子不灵光,饿极了更是啥都分不清了,便做出如此“遗臭万年”之壮举!
而这一奇葩动静,也是被前来招人的义庄主事注意到,忍着恶心,盘过天残地缺,问了生死经历后,发现是个做阴门的好苗子。
诡道明末:苟在焚尸间修长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