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紘、王若弗一听是京城数一数二的富户,堂堂永昌伯爵府的世子前来求亲,早就乐得嘴都合不上了,哪里还顾得上那个早就没落的忠勤伯爵府袁家,恨不得立即就同意。
倒是盛老太太觉得家世什么的都属次要,关键还得看人品。
她自己嫁的个探花郎风流成性,因此不想让自己的孙女吃和自己一样的苦,所以始终咬着不吐口,只说再看看。
实则已经派人去汴京打听情况,了解清楚了再做打算。
吴大娘子知道这种事,急不在一时,所以和梁晔商量了之后,把梁晔一个人留在扬州,自己则乘船回了汴京等消息。
且说梁晔也是个妙人,他那日去盛府拜访便已相中华兰。
回来后又听了吴大娘子的劝说,知道娶到华兰的诸般好处,于是更加坚定了要娶华兰的心思。
独自在扬州的那段时间,每日除了被人监督着读书习武,应付秦昊留的功课,差不多所有的时间都扑在了钱庄上,并且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竟然对做生意产生了浓厚兴趣。
除此之外,不但从不踏足烟花之地,连日常应酬也能免则免。
反倒是经常地找由头去盛家拜访老太太,隔三差五使人送些新鲜吃食物件,倒是让盛家对这个女婿人选愈发满意。
又过了一段时日,盛老太太派去京城的人有了回信。
先是说了些梁家这些年的情况,无非就是老伯爷已经退了,安心在家养病,如今是几个儿子支撑家业。
几个儿子当中,数庶长子梁昕和嫡六子梁晗最为出席。
一个年纪轻轻就中了武举,如今在殿前司当差,很受器重;一个被官家选去陪着鄂王习武,未来必定可期。
倒是这位册封世子的嫡二子梁晔,好像没大出息的样子。
不过梁家长房一系对子嗣的管教十分严格,梁伯爷四个儿子,各个院子搞得像军营一样,别说是陪房的丫鬟了,就连女使婆子都是一概没有,外面也没听说有什么风流账。
听了这番回信,老太太这段时间一直悬着的疑惑总算解开了。
之前吴大娘子来的时候她没好问出口,盛家门第不高,为何要给将来袭爵的嫡子求娶盛家的女儿?
现在看来,多半是梁家因为有两个有出息的儿子。
担心不管从这两个儿子当中选择谁,都难保另一个不服气,最后闹得祸起萧墙、分崩离析的下场。
倒不如按着宗法制的名分,选择相对平庸的嫡二子。
这样一来,谁也别争、谁也别抢,兄弟之间反而能够和睦,协力兴旺家族才是正理。
不得不说,盛老太太的这番推测,虽不中,亦不远矣!
但他随即担忧起来,梁家为了让兄弟平衡,不愿求娶豪门贵女搅乱了家事,所以才来求娶华兰。
可是一入侯门深似海,勋贵之家的当家大娘子哪里好当?
若是将来万一起了纷争,两个有出息的兄弟闹将起来,自家这小门小户的,如何有能力护住孙女的周全?
盛老太太犹豫不决,便只好把自己的担心说了,问华兰意思。
华兰羞涩的地下了头,她毕竟还只是少女心思,这些时日梁晔经常以拜见祖母的名义过来,还时不时地送东西,虽然碍于礼教规矩,自打那日相看完了便没再见过面,但这份诚意已然将其打动。
她本想说自己愿意,但也知道祖母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于是话到嘴边,又改说,不如亲自问问梁晔,听听他怎么说。
如果他已经有了谋划,那么即便将来有事,起码他这个人还是可依靠、有担当的;
如果他一头雾水,毫无成算,那便难有指望了。
盛老太太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派人将梁晔请来,开门见山地将担忧说了,问他有何打算。
谁知梁晔却笑着说老太太不用担心,并且将那日六郎和庶长兄如何将世子之位相让的事情说了,听得盛老太太和躲在屏风后面的华兰,目瞪口呆。
诸天打卡从知否开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