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男女双方都不会尴尬,也不会因此产生芥蒂。
其实,郭子兴将马姑娘介绍给朱元璋肯定是有私心的,眼看朱元璋的实力在军中一天天增长,郭子兴担心这样的人才会流失。
哪个年代最缺的都是人才,尤其是如孙德崖这样的效用对人才招揽也是不遗余力的。
老朱不能跟郭子兴拜把子,只有做“最强赘婿”这一条路可走。”
风华喝着绿茶,学着无用的冷知识,也不觉无聊。
老朱和郭夫人尬聊着闲话,话题无非是些:老大不小了,一个人睡冷不冷,没人做饭饿不饿,没人管银子虚不虚,之类成家立业的催婚话。
很快,老朱发现珠帘动了动,却没有人走进屋来。
想来马姑娘没有看上自己。
“也是,我五大三粗,怪难看的,没看上我也是情理之中。”老朱转念释然了。
一个人出生环境决定他的需求。
郭天爵是郭家二少爷,每天想的是环采阁又新来了几位花魁。
老朱原来想的是“什么时候能吃饱饭?”
如今他或许更多想的是“什么时候能让更多人吃饱饭?”
直到一股烧饼味,改变了他的想法。
“我家秀英做的一手好饼,你俩可要好好尝尝。
”郭夫人见马姑娘端着一盆烧饼走进来,顿时喜上眉梢。
马姑娘穿着素衣,长相清秀,举止有礼,没有寻常大家闺秀的矫情,多了一份宽厚。
或许,这跟她早年受过家破人亡的苦有关。
老朱有一种感觉,他俩很熟悉,好像亲人般的熟悉感。
对了,开口第一句话说什么来着?
“马姑娘你长得像紫薯........”他憋了半响才说出来。
“??”
..........
风华觉得尴尬无比,寻了借口,自行溜达出来,闲逛在濠州街头。
濠州,就是凤阳县。
可以说,朱元璋的班底大半都来自于此地周围村子,除了老乡,就是亲戚朋友。
尽管地方不大,但商业街还算热闹,尤其是元军屡次剿起义军,令居民和商人都往城池里赶,人口愈发集中。
街上商铺也一应俱全,有客栈、典当行、茶肆、古玩店、香烛铺、酒楼、画舫、杂货铺。
“走过这条街,左拐就是环采阁了..........去勾栏听曲?”风华内心挣扎着。
昨晚刚去,今早又去,应如是姑娘会不会觉得我太主动...
或者太饥渴?
不去瞧她,去瞧其他小娘子扭腰也不错。
额,还是不要违背自己初心...毕竟,清倌人也需要“花堪折时直须折”。
风华刚加快脚步,赶往温柔乡,美人怀,却被一人拉下。
此人穿着绸缎华衣,要佩宝剑,手摇纸扇,招摇着他能文能武。
风华微微一愣,还挺巧。
原来是自己挂名便宜学生,郭府二少爷郭天爵。
“少爷,不在屋里读书,在此处等我作甚?”风华含笑道。
他俩也算喝过酒,讲过荤段子,扛过枪的战友。
但昨晚烟花柳巷的交情,只是一时。
实际上按照度娘记载,郭天爵野心极大。
在濠州时见朱元璋势起,数次阴谋暗害于他,后被朱元璋所杀。
这或许是导致郭子兴和朱元璋分道扬镳的直接导火索。
因此,从认识开始起,风华对他就带有警惕之心...
“风师傅,听闻朱元璋同马秀英相亲?”郭天爵神情不善问。
昨天你好我好大家好,今天眼神都能杀人了...风华内心腹诽,嘴上说: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和不妥?”
“给他带句话。”
“公子请说。”
大明寻宝系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