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六月暑热时,年近七旬的秦良玉披甲携侄秦冀明乘胜追击与明军在谭家坪、仙寺岭连败贼寇,夺得罗汝才主帅大纛,并生擒其副手“轰塌天”。
欲要西返昌宁大本营的罗汝才因大江在前阻挡和明军的不断围剿中不得返归,军心大丧。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六月下旬重振旗鼓的张献忠引军西来,数日后于罗汝才成功会师,军势回缓。
罗汝才,陕西延安人,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因为人狡诈多谋、反复无常而有“曹操”别号。崇祯初率众起义,后为农民军三十六营主要首领、楚(湖广省)十五家之一。
崇祯十二年,年前诈降于部督熊文灿的罗汝才再次起事,随再举义旗的张献忠转战四川、湖广、河南,终为杨嗣昌十网战略逃窜至川楚交界处。
(当时熊文灿是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代王家祯总理南畿、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军务的,级别尤高)
十二月罗汝才与“混天星”惠登相在黄连坪杀湖广副总兵杨世恩、荆门守将罗安帮,尽歼其军,一时之间声势大震拥揽数万民众。
十三年二月罗汝才携军民入川,屯于宁昌之地,三月挺兵东出巫山,受困至此。
而张献忠崇祯十三年闰正月在湖广枸坪关被平贼将军左良玉击败,遂率部向西突入四川。
入川途中,张献忠在太平县的玛瑙山遭受到郑崇俭(以兵部右侍郎接替洪承畴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和左良玉的夹击,伤亡惨重。
接着张献忠又受到湖广军、四川军和陕西军的追击堵截,一路上农民军连受重创,最后竟只得退居兴安归州一处山中,又被左良玉等军围住,农民军陷于困境。
山穷水尽时,急中生智的张献忠利用杨嗣昌和左良玉的矛盾,派人携重宝贿左良玉劝说道:“如果不是因为我的存在,朝廷怎么会这般重用你呢?你的部下乱杀无辜,朝中早有人看在眼里,如果我不在了,那么离你死也不远了。”
弓鸟尽良弓藏和秋后问帐不由得萦绕在左良玉的头脑中。
左良玉少壮时镇守辽东因宁远兵变丢了辽东车右营都司的官职,后得昌镇总兵尤世威和顶头上司昌平督治侍郎侯恂的赏识及推荐升任副将。
尔后左良玉奉命率领昌平军兵进河南镇压民兵,征战中原,数年间以战养战,硬是将麾下的两千人马发展至于十数万之众,由此拥兵自重。
左良玉骄横自恣,屡次不服管调,麾下那不知从何而征的官兵风气尤劣,烧杀抢掠之事有时干得比农民军还要恶毒,早遭各路巡抚的暗自忌惮。
朝廷参他罔顾军令纪律的折子不计其数,奈何良玉拥兵自重,朝廷一时之间也难奈他何。
杨嗣昌虽请拜据有军功无数的左良玉为平贼将军,但总觉得此人傲不可用,除了以督师之名约束左良玉外,又暗许贺人龙指日可取代左良玉之职,以此互为牵制。
就在贺人龙跃跃欲试急于取代左良玉的时候,左良玉在年初二月玛瑙山与农民军交锋中,折义军首领达十七人,大破农民军。杨嗣昌只好对贺人龙说任命之事后议。
嗣昌出身官宦世家,本就因为自恃清高而人缘很差,下御武将时多有趾高气扬、不容置喙之嫌。些许是杨嗣昌那时言辞太过无情,贺人龙因此怀恨在心,并将此事告诉左良玉。
嗣昌遂一连得罪二人,为日后将帅相背的败局埋下伏笔。
不止左良玉、贺人龙二位枭将,咱杨阁部和孙传庭、卢象升等名将皆有矛盾。由此可鉴咱杨阁部虽有报国热忱心,却是一塌糊涂于御将之术,显然情商很糟糕。
本就因为年前腊月许州发生兵变而许州家眷遭灭门之灾便深感官兵无为、朝廷无恤的左良玉未免会自留活路,但为己想。
而如今张献忠的这番言论恰好将左良玉推向国家大义的另一端。
左良玉由此斗志松懈。张献忠乘机收聚散亡,在山民的帮助下,走出兴安,前往巫山与罗汝才等部会合。
明末:开局驰援吴三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