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报道,夏德昭在1957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是农工党辽宁省委首届主委和沈阳市委首届主委,担任过农工党中央常委,为农工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我省民主党派带头人,要与中共肝胆相照,风雨同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90年代初的一次答记者问中,夏德昭说道。
近百岁仍每日阅读、每周审稿
在医学教育方面,夏德昭作为中国医科大学文革前任命的20位教授之一,培养了国内外眼科界的多位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他是中国医大解放后首批导师制研究生指导教师、眼科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的开创者。
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眼科主任医师魏文斌回忆,2003年,85岁的夏德昭受邀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国际眼科大会”。当时做神经眼科的医生很少,国内眼科学术会议上开辟“神经眼科”专场也是头一次,结果会场爆满。“夏老高兴得像个孩子,滔滔不绝。”他对中国神经眼科的现状进行评述、提出希望,给了后辈莫大的鼓励。
此后,夏德昭与魏文斌不断通信,讨论视力性质分析、视神经功能障碍与固视性质、旁中心固视等问题。2015年在沈阳召开的眼科基础研究大会期间,97岁的夏德昭早早在餐厅等候魏文斌等人,“谈他对固视性质的研究,谈他对中国神经眼科发展的希望,谈他每日的生活与读书”。夏德昭谈到,他每日至少阅读三小时,每周都要去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编辑部看稿子。
那天,夏德昭与魏文斌等人谈了三个多小时,“谈兴很浓,身体硬朗,精神饱满”“笑声爽朗,谈吐幽默”。此后每年的大年初一,魏文斌都会接到夏老的拜年电话。
2018年,中国医科大学举办“夏德昭教授百岁华诞眼科学术报告会”,夏德昭坚持站着致辞,还用手机加了在场记者微信。“100岁只是起点,我是一个典型的00后,要把自己的从医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承给年轻一代医生。”夏德昭说。
据悉,夏德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021年5月24日上午8时在沈阳市回龙岗殡仪馆举行。
“老人家对年轻人的厚爱和鼓励时常激励着我他的豁达、坦荡和淡泊,他的大师风范深深影响着我,他是我们终生学习的榜样。”魏文斌说。
夏德昭生平
1918年生于辽宁省昌图县夏家村
1941年毕业于原满洲医科大学专门部,并获准留校,开始行医执教生涯
1945年获得博士学位
1949年以前,夏教授主要从事于沙眼和角膜疾病的防治研究
1959年建国十周年大庆,受中华眼科杂志委托发表了“十年来我国角膜移植成就”的总结性论文
50年代后期,开始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角膜葡萄膜和视网膜及视神经疾病领域的研究
1981年,回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任眼科主任,翌年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上发表了对视神经萎缩治疗的研究论文
其后的10年间,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开拓性的卓越成果特别是视神经疾病的综合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高,使得视神经疾病再也不能被简单地认为是“不治之症”
1983年,同东三省几位眼科老前辈景崇德、董世范、朱鹏汉等出资创办了实用眼科杂志
1995年卫生部批准更名为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21年5月20日,夏德昭教授仙逝。
新冠疫情将走向何方?它的未来将如何收场?这些都有待专家们的思考和研究。但是就目前掌握的信息而言,完全可以做出一些方向性的预测:
1新冠疫情致死人数将达到数千万人
公布的病亡人数为346万,但实际死亡人数远不止这么多。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用统计学方法,结合“超额死亡”人数,估算出目前全球已经因新冠病亡700万1300万。尽管数字惊人,但完全经得住推敲。
最终诊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