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老化快中有慢
不断充电让知保鲜
观念变了是因为时代在变。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调查,半数的劳动技能在3-5年内就会变得一无所用,而以前这段技能的淘汰期是7-14年。特别在工程界,毕业10年后所学还能派上用场的不足1/4。奥运会也经历了一个技术进步的过程。1912年,跑类项目中使用了电子记时器。20年后,径赛项目中首次使用了终点摄影技术。1960年开始使用电视摄像。2002年5月1日起,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实现短信息全国互通。这一天终于到了,人们用短信息相互庆贺。电信改革万民乐,全国短信大联合!!!
知识老化快,是说知识更新快。在人的各个年龄段,要记忆的知识内容也各有侧重:英语单词等语言类记忆,小初高应试各学科知识记忆,各类职业资格证考试内容记忆,文章、古文、古诗等文字记忆,提升自信心掌握人生状态的记忆……。当今世界,知识爆炸。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世界科学技术大约有两千种学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科学研究的课题,总共有二十五万个之多;全世界每年要发表五百万篇左右的科技论文及资料;二十世纪以来,世界上科研人员的队伍每十五年翻一番;科研人员写作的论文篇数不到十年就翻一番;刊载科研人员论文的刊物总数十到十五年翻一番;全世界的知识总量,每七年到十年就翻一番。连幼少儿的阅读也被要求要讲情境性、变化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知识老化快,快中有慢。人生难得,真理难求。澄怀观道,大道至简,特别是大的哲学概念,在校学时一知半解,历经多少年的涵咏功夫兴味长……,再温习回首,或醒悟良多,或豁然开朗,或左右逢源,纵然晚也不晚,而愈发觉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愈发觉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生为炎黄子孙,我们对华夏传统文化遗产应该抱有感恩的态度,因为古人在没有像现今这样印刷便利的条件下排除万难给我们留下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要知道,古时没有纸张,经书的内容都是刻在甲骨,石板,木块,或竹片上的,所以,每一个字都必须经过反复斟酌以求精简,否则很费人力物力。我们现在教育普及了,书店里什么书都有。很多专家学者已给文言文配了白话,很好理解,阅读的时候还可以将文言文和白话文加以对照。我们有这样便利的条件,为什么不利用起来呢?有人会说,这些古书好是好,可几千年的华夏经典浩如烟海,怎么学得过来呢?这倒是事实,人生有涯而学无止境,不可能学完的。但不学人就会越来越苕,作为一个中国人至少应该读懂五本古书。除了《易经》和《黄帝内经》外,儒家孔子的《论语》,《道家》老子的道德经,禅宗慧能的《六祖坛经》都从不同的角度讲述着人间亘古不变的真理,不读是很可惜的。这些古书具有普世的价值,是现在的科学类书籍所无法比拟的。为什么呢?因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几年前的计算机的书放到现在就一点用都没有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我们每次重温古典都会对世界和人生有新的理解和感悟,可以说是受益终身呵!守良俗,明事理。捍卫良知是一种勇气,释放善意是一种能力。
鄢涂轰作品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