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丁小灭带着一群手下架着马车赶向县城的时候,张小乙已经领着一帮兄弟,带着战死的兄弟们一起回到海龙镇了,就在海龙镇的那块祖坟地里,选了一大块空旷的地方,也就是一块风水不错的地方,强制性的将那战死的近两百多个太平道信徒和混混们,全部安葬在祖坟地中。
现在的海龙镇可以说是由张小乙当家了,以前的老亭长王思,全家下一百多口人,全都被张小乙给控制了起来,那王思家剩下的近五百多家丁,也被他留了下来,最后被编制为镇子里的乡勇。而且王思家是祖传的地主家族,家里虽然没有良田,可是大渔船船倒是有两艘。就是这两条大渔船,使得王家一代代的积累下来了很多财富。
比如说,光是粮食,他家就有十个大粮仓,都是可以装下二十多顿的食物多粮仓,而且每个粮仓都是被装得满满的,十个粮仓都装不下了,在粮仓的外面还堆放了很多袋食物,加起来的话估计也有个十几吨。
除此之外,各种布匹也有很多,但是唯一很少的就是暗室里所存放的钱币和各种值钱的家伙了,这些东西加起来,也不过十万钱。很显然,外面最近这几年所发生的事情,王思这一辈人早就知道了,他们这是在未雨绸缪。可惜忙活了半辈子,这一切都便宜了张小乙。
王家的这些钱粮,足够张小乙组建一支千人的队伍了,所以张小乙毫不犹豫的就将这刚从战场返回来的二百来人,全部遍入到海龙镇的乡勇军里面去了。现在整个乡勇军共有七百五十多个人了,按照张小乙的想法就是先凑够一千人,接着大鱼大肉的养着,然后每天高强度的训练着,最后再以此为骨干招募兵马,以迎接即将到来的黄巾起义。
而这剩下的二百五十个人呢,张小乙首先就是想到了自己摩下的太平道信徒,这太平道信徒,张小乙带到战场试过了,这群人简直就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伤着敌人,也能够伤着自己。他们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悍不畏死,唯命是从。而坏处就是一根直肠子,不知道变通,你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就像是个木头人一样,没有合适的主将率领,他们只能坐吃山空,坐吃等死了。
现在张小乙算是知道了,难怪天朝历史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以的速度、最短的时间,由大贤良师张角所率领的黄巾军席卷了大半个天下。再厉害再精锐的将士,在遇这么一群不要命、不怕死的疯子之后,谁能抵挡的住啊,不纷纷举械而降、弃城而逃那才是怪事呢。
而到最后黄巾军之所以会失败,这跟张角也有巨大的关系,经过数次大战,张角病死,新接手的张梁张宝并没有得到黄巾军各部的认可,使得整个黄巾军群龙无首,更使得官府找到了黄巾军的弱点,将整个黄巾各个击破。
而黄巾军最大的弱点就是,信仰太高,在唯一的精神领袖死后,各自为政,乱做一团,在加黄巾军老少裹挟太多,生产低下,几乎到了没有生产的地步,没有生产就没有自给自足的粮食,没有粮食就会饿肚子,饿了肚子,他们就只有抢,这一开抢,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使得黄巾军所过之处,由如蝗虫过境。而且名声也越来越臭,最终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一样。
所以不管怎么样,张小乙还是绝定启用太平道信徒。他派出摩下王勇四兄弟,分赴海龙镇周边各大小村子,从一万名信徒之中挑出了近三百名达到张小乙要求的信徒,然后全部调集到海龙镇。
现在的海龙镇名义归王思管,实际早归张小乙管了,当然整个镇子的人知道的人很少很少,就算是他们知道,他们也不敢去乱嚼舌头的,因为知道的人包括新加入到乡勇里面的五百王家家丁,都是在花名册写下名字的。这本放在张小乙手的花名册就像是一本催命符一样,将大家紧张万分的心都联系到一起,形成了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结果。
现在的大家都是一根绳子的蚂蚱,要是出了问题,谁都跑不了,现在大家掩饰都还来不及,谁还敢去多嘴啊。就算是前几天,王家沟那边传来了阵阵喊杀声,到处都是血迹斑斑的,也没有人敢去多问,毕竟这年头死个个把人,那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三国之我是大暴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