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洛都许久之后,她才明白了七郎那夜眼中的悲色是为何故,他年少成婚,与发妻感情深厚,却因他登基为帝,发妻和未出世的孩儿便成了争权夺利的牺牲品。七郎初登大宝,帝位不稳,而谷家手握兵权,七郎不能处置谷氏,索性便将谷氏立为皇后,而后以锐意进取之态御驾亲征,发动了讨伐神族的战争。
当时,谷氏刚继后位,谷家为壮其声威、稳其后位、固其帝宠而站在了主战派一方,七郎授古氏父兄帅印,跟随御驾奔赴边关。庆州一战,谷家军伤亡十万余众,谷氏长兄战死边关,七郎兴兵北伐根本不是为了复国,他是在削谷家之势,在血祭发妻和他那未出世的孩儿。他心知北伐没有胜算,可他不惧,因为即便御驾亲征大败而归,谷氏一党也会用尽全力保他,他帝位无忧。
谷氏一党一直觉得他们将七郎攥在手里,却不知被谋算着的人从来都是他们。七郎隐忍,却从不为了忍而忍,但有所忍,必有所图!
南图积弱已久,吏治难治,国难富兵难强,七郎治政殚精竭虑,倦乏之时总爱到神殿见她,与她畅谈时政,如那夜在军帐中时。她与七郎政见相同,性情相投,相交相知,日久生情。瑾儿是在七郎与她两心相知、情之所至的情形下怀上的,他降生那日,她与七郎看着这个有着神皇二族血脉的孩子,忽然间看到了复国的时机。
世人皆以为她以瑾儿威逼七郎才得以返回图鄂,而实情是此乃她与七郎的决定,她返回图鄂谋权,而七郎专治南图内政,他们愿意夫妻分离,为瑾儿谋一个复国的时机。
可瑾儿太小了,她刚回到图鄂的那几年形势万分险恶,神殿各族容不下瑾儿,正如同洛都皇族也容不下瑾儿,她夙夜心惊,不知如何才能提防来自四面八方的暗害,不知这孩子能否成人。恰在此时,大兴朝中有变,七郎和她决定插手大兴政事,借大兴朝廷之手将瑾儿送入盛京,为质虽乃屈辱之事,但幸能保命!
她料想瑾儿年幼,为质不易,便将《蓬莱心经》,将蛊王,将神殿中的医毒典籍都给了他,盼他能在艰险中保命,在艰难中成才,他日归来,废除神权,复国称帝。
她料想瑾儿一旦为质,归期难料,却没想到要这么久。
眼看着再过几年便又要神官大选了,大兴迟迟没有放瑾儿归国之意,她急了。她传信七郎,盼他能寻个理由遣使大兴,诏瑾儿回国,可瑾儿已有神医之名,深得大兴贵胄的倚重,而七郎康健,又未至大寿,大兴相党接到国书推诿搪塞,不肯放瑾儿回来,事情超出了她和七郎的控制,她寝食难安心焦如焚,终被一把心火焚尽了理智七情,密令怀禄搜罗方士计献谷氏……
七郎说她没变,还是当年的模样,其实她变了。何时变了,她不知道,或许是夫妻分离太久,感情疏淡了;或许是隐忍谋权多年,心如铁石了;或许是从得知瑾儿为质受辱,功力尽废,险亡于他国时,她就疯了!瑾儿是她的命,承载着神皇二族的血脉,承载着七郎复国之志,亦承载着她废除神权之志,他必须回来!只要他能回来,任何人都可以牺牲,包括七郎。
事情一直在她的掌控中,她唯一没料到的就是七郎竟然知情!
七郎,你既然知情,为何还要走入我设好的杀局里?你一向隐忍,可你这一回的隐忍,又是图什么啊?
圣女望着爱人,巫瑾却望着娘亲,他听出母亲话中之意,心生猜测,不由惊愕失语。
百官亦被圣女之言所惊,大殿上顿时嘈嘈切切!
皇帝笑而不语,只是抚着圣女的面庞,仿佛想起了那短暂几年的恩爱时光。
圣女的泪水滂沱而下,大声斥问:“你说话!七郎!你傻吗?!你明知……”
话未冲口而出,一只枯瘦的手指抚在了圣女的红唇上。
皇帝用那双空浊的双眼望着大殿,缓缓地说道:“皇后谷氏,专横善妒,谋害先皇后及皇子在先,进献妖道弑君篡位在后,罪当废后,贬为庶人,宫外赐死,九族皆诛。”
老臣们忽闻旨意,无不愕然呆木,不知是因为乍闻先皇后的死因还是因为弑君之事。
一品仵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