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族四州乃大图国土,朝廷有难,不帮理亏,但若用兵,则恐鄂族兵防有失,一旦被神殿余孽钻了空子,鄂族必乱,百姓刚过上的安稳日子又将毁于兵灾战火之中,流离失所,遗骨于野。这三年,有幸得鄂族新派官吏信从、四州百姓爱戴,洛都朝廷之难可以不管,鄂族官民却不能不救。
可谕旨一下,难免有人会疑她不救朝廷是居心叵测,有分裂大图,窃国之野心。她不怕背此污名,却不想连累阿欢与她同背此名,故而事儿要办得坚决,字面上还不能让人挑出错来。她不善文辞,只能交给他了。
暮青让去一旁,一边为笔濡墨,一边瞥着步惜欢。
步惜欢似笑非笑地迎着她的目光,幽叹着坐了起来——就知道她一唤他陛下,总没好事儿!
当初在盛京时,他总巴望着天下大定,她卸下戎装披上凤袍,他就不必再干那替臣子写奏折,再呈给自个儿看的事了。如今可倒好,是不必呈给自个儿看了,却要呈给大图皇帝看!
那新帝与他并无仇怨,而今倒是瞧着不顺眼了。
步惜欢懒洋洋地坐到几案前,嘴上叹着气,下笔却如行云流水,显然早有腹案。
暮青从旁观摩,渐渐扬起了眉。
“……本宫承祖神恩泽、皇兄信重,助理四州之政。三年改革,废除酷法,提点刑狱,兴农治涝,拓通商路,鞠躬尽瘁,终使四州安定,黎庶安居。岂料人心叵测,姬长公主图谋复辟,刺驾纵火,负伤潜逃,索查无踪。本宫夙夜忧叹,欲发四州之兵救朝廷于危难,又恐正中敌计,兵防有失,四州失陷,九州皆乱,陷大图于危急存亡之地。”
“……国难当头,遥忆当年,本宫与皇兄相识于微末之时,志趣相投,义结金兰,皇兄几番救本宫于危难之中,本宫亦倾己之力助皇兄归国,闯天选大阵,成复国大业。然九州一统,法度未同,忧患不除,国难安泰,本宫临危受命,行一国两制之策,忍夫妻分离之苦,执政三年,鞠躬尽瘁。归国之际,临行密谋,深入虎穴,诱擒叛党,岂料天妒仁主,奸凶祸国,叛党伏诛,皇兄却崩殂于至亲之手。万世之基未成,强国之志未竞,本宫痛彻心扉,忧朝廷之危难,思皇兄之遗志,不禁泣血诏谕:着令鄂族将士死守州防,保大图半壁江山之安定,宁背不忠之名,不负先帝之志。”
“……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新帝登基于危难之时,上承先帝遗诏,下得忠臣良相,必能继先帝遗志,伐逆平叛,安民昌国。本宫幸为鄂族神女,虽身不能至,神愿往之,此后愿晨昏祈愿,盼奸凶伏法,叛乱平定,国泰民安,帝业永祚。”
暮青越看越钦佩,忍不住嘴角微抽,竟有些心疼洛都朝廷了。
见了此旨,大图君臣不会气出个好歹来吧?
这道谕旨乍一看忧国忧民,壮怀悲愤,细一品通篇黑话,暗含惩戒。
旨意中先言功绩,再道真凶,那句“负伤潜逃,索查无踪”简直是在指着洛都朝廷的鼻子骂废物!而“兵防有失,九州皆乱”的话承接刺客潜逃无踪之言,意思差不多就是——不是鄂族不想发兵,是不见刺客不敢来救,一旦中了敌计,乱的可就不是半壁江山,而是整个大图了。
本宫与皇兄兄妹情深,乃生死之交,连归国之际都在以身涉险,深入虎穴,诱擒叛党,谁料天降噩耗,皇兄遇刺,本宫悲痛至极,却还要操心朝廷危难,忍痛背负污名,保你大图半壁江山——本宫和鄂族将士敢背污名救国,你新朝廷敢负先帝遗志,让鄂族四州冒兵灾人祸之险吗?
至于朝廷之难,不过是天降大任的试炼罢了,朝中有忠臣良辅佐,新帝定能承先帝遗志,披荆斩棘。本宫相信你,为你祈祷,等着看朝廷平定五州之乱,国泰民安的那一天。
单单如此解读,这道谕旨已足够气死新帝老臣了,其中却偏偏还藏有深意。
一品仵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