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难度再大也要继续调查,不能放弃。监控还是必须要看,大海捞针的事情我们又不是没有做过,而且这种程度比原来我们之前做的已经好很多了。”
那时候还不像现在科学技术发达,只要你输入关键字或者关键词,系统会自动帮你识别人物,所以很容易,那时候只能靠人眼去观察。
“明白了。”
说完后,屈愫便散会了。小姚便立刻动身去找一个名叫上官淳的报社记者。
小姚来到报社,找到写那则报道的上官淳,小姚问:“就是你写那篇报道的吗?”
“哦,是我。你是?”
“我是刑侦队的,现在请你删了那篇报道。”
“我绝对不会删。”
“为什么?”
“因为我就是想要知道这些警察的无能,想让大家都知道你们警察只是一无是处的人。”
“你和警察有什么仇怨呢,为啥要这么诋毁我们?”
“没多大仇恨,只是看不惯你们的作风。”
“你有什么看不惯的?”
“没什么,就是觉得你们只会贪。”
“我去找你们报社的社长。”
“你去吧。我社长他肯定也是同意我们这么做。”
小姚找到了报社的社长,问:“这篇是不是你们这的员工写的?”
“是啊有什么问题吗?”
“当然有。你觉得他们这样写是对还是错呢?”
“你是谁?”
“我是刑侦队的警察。你们不认为这么写算是诋毁了警察吗?”
“行,我下次一定要叫他改正,绝对以后再也不这么写了。”
“这可是你说的。”
说完后,小姚便离开了报社。屈愫来到了医院,明天那些伤者就出院了,今天是他最后一次问那些伤者有没有看见凶手的机会?”
“当时离爆炸点最近的就是你们这些人,那时你们有没有看清凶手?”
“没有。我们还在走路的过程中,刚一走到火车站的北走廊时,就突然听见砰的一声,之后就什么都不清楚了。”
“那肯定你们听见声音后,你们就估计倒下去了,昏迷了,自然听不见任何消息。”
“那你们知不知道放炸弹的是谁?”
“目前我们还不清楚,不过我们警察会抓住凶手。”
“那就好。”
4
1983年5月6日晚上6:10天气:晴
这时候,出去调查的侦查人员都已经回来了,但是还是一无所获。
“看来真如那个人所说,这是一起有心理障碍的人作案,我要不要把他找过来再问问详细情况?”小姚说。
“也行,那你去问吧。”
小姚把之前那位说凶手可能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找了过来,屈愫问:“你能不能再具体说说?”
“可以。用炸药犯罪的人基本都有三大特征,第一我把这类案件叫滥杀案件,就是搞爆炸、纵火,一次拿刀砍杀超过3人以上。滥杀案件大多数都是在生活中遇到一系列的挫折以后,他容易出现这种行为。所以,滥杀犯罪在年龄的集中分布上和一般犯罪不太一样,它集中在40岁上下,就是大多数都有失业、没有正经工作,然后家庭一塌糊涂,最后离婚,一般这种情况比较多见。但是也有1/3是二十多岁这种情况的,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探案日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