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还没有。死者的比对不上失踪人口,失踪人口库里没有,而且都过了这么久的时间,也没有人报失踪,所以被害者的身份才是第一位。”
“报告!”
此时一位穿着白色实验服的人员急匆匆地跑到了会议室,说“我们在死者的指甲缝里发现了皮屑组织,经鉴定不属于死者的,而且我们在犯罪人员库里也没有比对得上的人员。”
“我们怀疑那皮屑组织的就是凶手和死者搏斗时留下的,看来现在证据也有了,就差找出了死者的身份信息了。”
“监控录像中,那名男子的身份查到了没有?”王晓问道。
“目前还没有。不过我们已经在派人加紧调查中,很快就会有线索了。”
新的疑问又再一次产生为什么在他死亡后一直没有人察觉并报案?实施作案的犯罪嫌疑人是谁?几次三番通过贴胶条来掩饰异味的那名黑衣男子是否知情?他会是此案的犯罪嫌疑人吗?
第二天,经过刑技室研判所人员,他们通过对相关监控资料的研判,警方很快就锁定了这名男子嫌疑人的身份和行踪。
最近刑技室开了研判所,主要工作是人工智能识别系统,根据监控录像来识别人脸,是否有违法犯罪记录、是否是通缉或者在逃人员。还有一个是识别车牌是否为套牌或者假牌,这些功能都是根据图像侦查来完全的一项工作,所以姚局特意安排一名研判所成员到疑案组。
那名成员叫谢询,毕业于人民公安大学,专业便是图像侦查专业。曾利用图像侦查技术,破获过许多案子,获得几个三等功和一个二等功。
第二天凌晨四点多,在东一环的一个出租房将这名男子抓获,据他自己交代,该名男子叫曾亚。面对警方的询问,这个姓曾的这名男子却显得十分诧异,他表示自己并不知情,让他来贴胶条的另有其人。
但是疑案组的人都很清楚,他很明显是在说谎,于是疑案组的侦查人员继续询问道“你老实说到底是谁叫你贴透明胶带的?”
“是公司负责人告诉他,公司里头可能有死老鼠,让他过去把那个房门门缝要胶条密封。”
“是哪个负责人告诉你的?”
“是我们这家培训机构的老板。”
“你们老板叫什么名字?”
“宋武华。”
“你有你们老板宋武华的照片吗?”
“没有。”
“那这个包里装的是什么?”
“我不知道。”
疑案组的侦查人员并没有在包里发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驾照和身份证之类的,都是曾亚的。
难道曾亚真的一点都不知情吗?还是说他根本就不知道通知他来贴透明胶带的人是谁,又或者是曾亚为了保护他的幕后老板,故意欺骗我们呢?
随后,侦查人员提取了曾亚的血迹以及唾液,需要带回去做鉴定,看是否能和死者指甲缝里的皮屑组织做同一认定吗?
很快,经过鉴定,死者指甲缝里的皮屑组织不属于曾亚的,它们的是不吻合的。看来这条线索又断了。
但是侦查人员并没有气馁,反而积极地努力寻找线索。突然,物业管理员打电话到刑侦队,说“我们的保洁人员在案发现场的垃圾桶发现了一个包。”
技术人员对垃圾桶捡到的这一个挎包进行仔细检查,警方在挎包里边找到了一些银行卡,还有身份证,还有一些收据之类的东西,最后确定这个受害人应该是宋武华。
物业公司的登记记录表明,这家培训机构的负责人是宋武华,也正是曾亚所说的老板。物业也提出了质疑,如果说死者就是宋建武,那么前几天还和物业联系的公司老总又是谁?
按照死亡时间来推算,宋武华早在一两个月前就已经死亡,那么又怎么可能和物业人员电话联系?还指使曾亚来贴胶条?
探案日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