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陆英居然会连自己的妻子以及亲生子女都杀害。陆英也提及自己的老父亲也被列入“死亡名单”,而且那份“死亡名单”就在陆英的身上。陆英称这些人都是他的“仇”人,他一定要把这些人都杀死才觉得舒服。
案发当晚,陆英也曾到过父亲家叫门,当时陆英的父亲去看女儿不在家,陆英的三弟媳没有给他开门,才侥幸躲过了这一劫难。不肯善罢干休的他又赶到另外一个姨母家敲门,姨母家也因故未开门。而其另一姨母却因当晚来看望陆英的妻子没有回去,同样遭到毒手。
列入“死亡名单”的中雷村泥水匠,却是因为在2012年前后,贾英民与其弟弟在盖房过程中因烟囱问题发生矛盾,争执时贾用铁锨将该泥水匠打成重伤,陆英因此而被判4年,在服刑期间,他又因违规被加刑2年,刑满释放后的他怀恨在心,泥水匠自然被列入“死亡名单”之中。
据了解,陆英2岁时母亲去世,之后,父亲又重新结婚,从小陆英便非常固执,性格内向,不喜与人交往。而且他很讨厌他的父亲,也讨厌他的后妈。
长大之后的陆英,与同村的村民结婚,做了上门女婿。贾陆英与岳父、岳母经常吵吵闹闹,曾经将岳父的肋骨打断,从此脱离父子关系,陆英和妻儿搬到别处重新安家。
服了6年刑回来后,陆英和亲戚朋友也是来往非常少,因为家里经济比较困难,两个孩子相继辍学妻子又患上了白血病。心胸狭窄、性格又偏执的陆英彻底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残忍地将毒手伸向自己的亲人。
在采访结束时,龙坤乡村的村民告诉警方:“陆英曾经上过初中,字也写得很好,服刑回来后假如有人肯拉他一把,鼓励他上进,给他温暖的话,这出惨剧也许不会发生。”
许芷若分析这是一种偏执性人格障碍。因为陆英早期失爱,幼年生活在不被信任、常被拒绝的家庭环境之中。缺乏母爱,经常被指责和否定。单亲家庭更易出现有偏执型人格的儿童后天受挫,成长中连续地遭受生活打击,经常遇到挫折和失败。如经常受侮辱或冤屈陆英的处境异常,某些异常的处境也使人偏执。如没有学历的人,厌恶别人谈论学历,经济状况不好的人,回避谈论经济收入问题,单亲家庭的孩子,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
偏执性人格的陆英智力并不低下,但人格的某些方面非常突出和过分地发展,而且本人对自己人格缺陷缺乏争正确的判断。他的表现固执,敏感多疑,过分警觉,心胸狭隘,好嫉妒自我评价过高,体验到自己过分重要,倾向推诿客观,拒绝接受批评,对挫折和失败过分敏感。
陆英受到质疑则出现争论,诡辩,甚至冲动攻击和好斗常有某些超价观念和不安全、不愉快、缺乏幽默感这类人经常处于戒备和紧张状态之中,寻找怀疑偏见的根据,对他人的中性或善意的动作歪曲而采取敌意和藐视,对事态的前后关系缺乏正确评价容易发生病理性嫉妒。
凶手何以对自己的亲人下此毒手?当他丧心病狂般挥斧杀人的时候,内心膨胀的又是什么欲望?当他绾系为自己人生送终的绳索时,是否会有一丝悔意掠上心头?为什么最后他会想自杀呢?
陆英肯定性格内向,并且处境不好。不管实际情况是什么样,至少他认为自己受尽了折磨和歧视。首先,在农村做上门女婿就被人瞧不起,再加上曾被判刑,在他心中一定认为自己受了欺压,于是心理失衡。刑满释放后日子过得很艰难,妻子生病更是雪上加霜,令他对生活充满了绝望和仇恨,这时他会想到死,但要与人同归于尽:杀仇人,也让仇人活不成,杀妻子,不愿让亲人再留在世上受同样的苦。其实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他想自杀!他挣扎得无力了,不想再在这个他认为充满悲苦的世界上活下去了。
像这种案子凶手肯定是有预谋的。13个人,不在一起住,又多为成年人,在没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很难全部杀死,凶手在杀人时可能是处于迷狂状态。他绝望了很长时间,下定决心后作了充分的准备,啥时下手,在哪下手肯定心里有谱。他不是还列出一串仇人名单吗?
唉,也许看起来陆英的确是可怜的人,但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探案日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