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父亲再婚,去了新的老婆,可是这对居凯歌并不是什么好事,他的父亲经常赌钱不回家,继母便将他锁在家里,自己回娘家,在居凯歌对童年仅存的记忆力,最深的印象就是一连两三天吃不上饭。
1995年,在居凯歌5岁的时候嗜赌如命的父亲因“几块钱的事”被朋友开车撞死,随后居凯歌父亲朋友也被判了死刑。父亲在的时候,继母就天天打骂居凯歌,这下父亲不在了,继母则变本加厉,居凯歌就这么在挨打和辱骂中度过了两年。
在他7岁的时候继母不想管他了,于是打听到了居凯歌生母居丽的下落,找了个人把居凯歌送走了,这时候的居丽也组建了自己的新家庭,看到居凯歌的时候吓了一跳。这时候的居凯歌黝黑瘦小,身上脏兮兮的,来人告诉她,这是她儿子,他父亲已经出车祸死亡了。
离婚后,再也没见过亲生儿子的居丽发现孩子斜视并且有些耳聋。她问儿子为什么耳聋,居凯歌小男孩怯生生地说:“是后妈用扫帚把儿打的。”
居丽听完之后又气又心疼,暗自下决心一定要让儿子过上好日子。
在居丽的照护下,居凯歌重新获得了一段安定而有亲情的日子。当时,居丽已经改嫁到一个富有人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奖状在家里墙上左一层右一层地贴着,三好学生的、单科优秀的。居丽为了矫正他儿子居凯歌的斜视,她花钱给他配了眼镜。耳膜修复手术在当时需要两万元,对种地为生的家庭而言,这是一个天文数字,治疗便耽搁下来。
等到“小升初”考试,居凯歌在全市参考学生中排名第30名,一举考取了五常市实验中学。
然而,在学费的问题上,继父和母亲却发生了争吵。继父觉得花这些钱送居凯歌去读书不值得,在别的地方中学念也是一样的。
居丽悄悄地借了6000块钱,将居凯歌送到了五常,这6000块钱是他三年的学费。那时候6000块钱还算是真有钱。
当时居凯歌的梦想是,像他双胞胎表姐那样考上大学。那是他大舅的女儿,继父每天忙于田地的劳作,在急剧变化的集镇上,他家的三间低矮的瓦房一直没有什么变化。
在居凯歌逐渐长大的日子里,他始终能感受到在这个家庭中的尴尬,继父一直在意他并非亲生。
居凯歌念书去后,继父和母亲居丽就爆发了漫长的争吵,电话中听到母亲哭泣的居凯歌坐不住了。在开学后不久的一天,他打电话给居丽,说不行了,在市里读不下去。
其实,在小他14岁的妹妹出生后,早熟的他愈发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在这个家中的多余。他变得沉默寡言,对事情也不再感兴趣,努力使得自己在人前不受注意。
沉默的居凯歌将自己敏感的心事藏于心底,这几乎让他不能安坐于教室,他打算要退学。
回到家中,这个家庭的贫穷和忙碌又堆到他眼前,居凯歌他能做的只是跟母亲说说话,逗母亲她开心。
几次,他鼓起勇气走到继父跟前响亮地说:“我们做饭吧,妈吃饱了就不烦心了。”他从继父嘴里得到的回复是,滚一边去。
“读书是他的梦想,也是奢望。”仅仅有一次,他在已经念大三的表姐亚双面前哭得涕泪俱下,他痛苦地承认自己是想念大学的,并答应回老家继续读书。但仅仅半个月后,他又跑了出来。
“妈,你说活着多累,是为了什么呢?”辍学以后,面色忧愁的居凯歌曾多次问母亲居丽这个问题,这让埋首于生计的居丽心里隐隐地不安。
2010年,居丽选择了跟丈夫离婚,继续将居凯歌留在毛家村,想着给他找一份工作,居凯歌或许能早日自立。
对生活流离的居凯歌而言,家庭始终如同漂萍,母亲是事实,而父亲是流水席。
拮据的父母,压抑无梦的成长,仓促地将这个少年推向成人的社会。临行前,这个曾经的好学生安慰母亲说,有些老板也没文凭,只要脑子聪明还是可以挣钱的。
……
探案日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