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对犯罪人一无所知时,以被害人为突破点为优先之选。一个准确的被害人分析可以推测出被害人与犯罪人的时空关系,划定嫌疑范围。因此对他们的一般生活方式和特殊行为活动必须仔细问询研究,以便确定谁能接近他们,他们又能接近谁。对于系列杀人案件来说,对被害人调查重点为:被害人每天的生活规律、习惯、活动被害人的居住背景、经济背景、教育背景被害人的职业或是上班地点以及上下班次。应尽可能花时间关注被害人身边的个人事情,建立被害人最后的24小时行为时间表,确定被害人最后一次活着出现的地点和时间。
其次是通过对地点的分析评估犯罪人的选择。若犯罪地点呈现一定的聚集趋势,那么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以犯罪人住所为定位点的聚集一种是以被害人背景特征为定位点的聚集。分析犯罪地点,能够更好地了解犯罪人如何选择被害人,被害人被害是偶然的还是有预谋的。如果是有预谋的,那么犯罪人选择的标准是什么。被害具体地点的类型社区、小树林、红灯区等、职业妓女、流浪者、学生、幼童、老师等、外形特征头发的样式和颜色、穿着、脸型、体重等、爱好玩游戏、上网、徒步旅行等、自身属性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等因素可供参考。
如果被害人是预先选定,那么犯罪人对被害人怎样进行跟踪,这可以从被害人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线索,作案人一定曾出现于被害人的生活中,注意那些被害人接触过的陌生车辆和人员,作案人很有可能经过伪装藏在上述情况中。
如果被害人不可能被预先选定,那么作案人是否是在游荡中寻找被害人。这时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犯罪人主动寻找被害人,另一种是犯罪者没有主动出去寻找目标,在日常生活中偶遇被害人。对于这种情况再现被害人最后24小时的行为时间表与路线图,就能找到线索。
“可是这样的话也不一定就能判断高一山的位置,完全是碰运气的。而且还容易打草惊蛇,这么冒险去做真的有必要嘛?”
“谁说我们是去打草惊蛇的。”
摸索犯罪人的心理地图,第一种偏爱型。犯罪人出于某种情感色彩或者降低作案风险的需要,在几次作案过程中表现出地点选择的惯性。第二种辐射型加回归型。这也是系列杀人案件中犯罪人流窜活动常见的情形。以居住地为中心,作案地点向四周地域进行辐射,辐射半径由时间和交通工具决定,犯罪行为持续时间越长,辐射半径越大,交通工具越快越先进,辐射半径越大。在实际案件中,步行作案的范围大致在一个乡内骑自行车作案的则辐射到几个乡之内骑摩托车作案的可辐射到相邻县的范围内采用汽车为作案交通工具的,往往是沿着高速公路、市内公路辐射采用火车往返作案的,则活动范围可在省内。回归型是指犯罪人在完成案件后回到本人籍贯地、住所地或者在社会上游动、隐藏一段时间再回家。
第三种无序型。作案地点混乱无规则,随机性很大。一般无组织性对系列杀人犯的分类方法,无组织性即无预谋的系列杀人犯在地点选择上无事先谋划,有合适的被害人出现或者“状态较好”时,就会出手对于一些精神不正常的系列杀人犯,当他们听到“指令”时就会出手。
他们第一次震惊了,他们可完全没有想到原来许芷若考虑的这么周全,基本把所有可能影响的因素全部代入后,得出的最终结果。怪不得她对自己的结论很有信心。
探案日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