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萧刚说完,玉明便插话说道:“师父,你是说肺部的问题吗?”
“这么说你也注意到了吗?”
“是啊,我之前解剖的时候就注意到他肺部的问题,可是我以为是我的错觉,但想了想还是觉得不对,就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被害者的肺部会变成这个样子。后来还真被我想明白了。”
“那你说说看是什么原因?”
“被害者的血管腔内会有大的红细胞凝块,这是因为被害者是在海水中溺死的。”
“回答正确!不错不错,刚才观察的很仔细,看来我真的收到了一个好徒弟。”
但可能大家不知道,溺亡的人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特征。这特征已经证实过了,那就是在淡水里溺亡的人,其肺部重量基本正常,要么就是有轻度水肿在海中溺亡的人,其肺部会变得沉重且湿润。
这是吸入海水后,肺泡内膜破坏,膜通透性改变,由于高渗性而致循环容量吸入肺引起肺水肿和低血容量,如吸入水量大于11l,血容量可减少至正常的6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被稀释,肺泡水肿和肺不张势必阻碍气体交换,出现真性肺内分流和静脉血掺杂,生理死腔加大,肺顺应性下降,出现低氧血症。
早期肺水肿液蛋白质的浓度很低,表明其上皮通透性轻度增加,但吸入海水几小时后,伴随着临床症状的改善水肿液蛋白质浓度明显增加,水肿液又被迅速重吸收入血循环,提示高张性海水溺水后,保护肺泡上皮屏障功能尤为重要。
在溺死的尸体内部中,肺过度膨胀,完全充满胸腔,达到甚至越过中线,正常心前裸区也可能被肺覆盖,肺表面有肋骨压痕,并会留有明显的沟,这是在解剖时获得的最有价值的溺死阳性所见之一,是生前溺水死亡的主要征象。但却是非特异的,不能排除其它死因,并且没有这种改变的,也不能排除溺死。
由于溺液的吸入和肺充血水肿,大多数肺的重量是增加的。在溺死案件中成人全肺重量最小者都可达1000g,这与非溺死案例有着明显的区别,少数人肺的重量小于1000g,一般见于身材矮小的女性或是老年人。海水溺死全肺重量是最重的,其次是淡水溺死的。
而且在海水里溺亡的人,血管腔内会有大的红细胞凝块,在淡水中溺亡的人,红细胞则会发生分解。
如大家猜的一样,女尸最后被陈萧、玉明检验出来,死者是在海水中溺亡的。从肺部分辨,这是最直接的方法,当然这并不够,之后我们还用了其他检验方法,其中就包括硅藻实验和微生物实验。
当然陈萧他们不止是检查口腔中和上呼吸道。溺液中的杂质可见于上呼吸道和肺实质内,但是在口腔中或上呼吸道中发现水或杂质并不是判断溺死的充分依据。新鲜溺死的尸体,如果在肺泡内见到大量的水中异物,如沙子、泥浆、杂草等,这是由于在活着的时候溺水导致的,死后溺水也会有上述物质进入上呼吸道内,但如果溺水时间较短,则不太可能进入到广泛的肺泡内。
要说的是,通过肺液来确定具体水源地,这种技术跟鉴定一样,实际上能做的地方没几个,一般都是拿去省厅的。其它地方可是没有这个技术的,这说的都是一些后话。
“这是有些奇怪,我们在现场发现女尸的那条澜江是一条淡水河,里面不应该存在海水啊,可是尸体的的确确是在海水中溺亡的。”
这确实是一个疑点!
探案日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