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冬,我就呆在家乡,脚踏实地的开始办校第一步:征地。
村长是个乐天主意。回乡的第二天我就来咨询村长,我把办校的想法向村长陈述了一番,想达成征地的协议,不知村长意下如何,征用哪里的地,能否征用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毕竟是为家乡办教育,若是能成功办教育也有村长的一份功劳。我就从柘溪小学为什么要拆除开始了话题,重建柘溪小学的意义有多大,这得问问他的意见。他说地有,就马上联系了“地主”,谈好价格,以每亩5万的价格征给我们。
目前我们这里的学生几乎都去了费用高昂的私立学校,家里经济紧张的就去了附近的公立学校,孩子们不缺学校,唯独没有柘溪小学,这事总有个说法。首先,我得打破乡亲们先入为主的看法,尤其是我父母,他们总认为野花比家花香,宁愿送这里的孩子去别校读书,就是不认可柘溪小学,花谢花不再开,怎么也不会认为柘溪小学就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花。
其次,学生人数能不能保证正常开班,这是第一要事,原先的柘溪小学每个班级有三十多人,如能有这个规模,学校就有办下去的意义。最后,就是问问村长对柘溪小学的重建能否得到教育部门的审批?先过了村长的审批关,再去上一级争取审批,直到成功完成征地。
问题的关键是学校能实惠到附近的学生吗?他们已习惯了现在的学校,能否打破柘溪小学寥寥无几的咒语,我正被这个咒语折磨着。接着,我不得不向村长核实学生人数,本村的三百多户家庭平均每家两个小孩,一个学校六、七百人,还是一大的乡村小学呢,怎么我们就成了亡校奴?旧柘溪小学拆迁时,是学校最低落的时候,只一百多人,我那时也想转校,因为我们没有老师教,只有我们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和语文老师完成我们所有的课程,课堂常常是沉闷到窒息,后来终于逼到五年级就转到邻村读高年级了,因为那时的柘溪小学只办到四年级,就在我转校的那一年,教育局来人视察,发现学校寥寥无几,就下令拆除了。就是这样一所学校也培养了我们好几个大学生,是不是该呼吁对这里还有感情的人合力重建她呢?这个想法,在我大学二年级时就萌生了,当时读到一篇文章,立志要以书中的主人公为榜样,和同桌谈到理想时,就想到最有意义的事莫过于帮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最好的方式就是为家乡的孩子们办一所小学。
本村的几个大学生一直是生疏着,不同界,不同工作单位,甚至连人现在在哪里高就,都不清楚,疏于联系罢!还是自找出路,不到万不得已,我选择单干,就和现在我身边的同事商讨。
最有共鸣的还是在深圳的同事,周丽天,听我说地已谈妥,想一起办学校,干一番事业,就过来看看,被我一说起,她就连发了好几个开怀大笑的表情,表示非常愿意一起出谋策划,过几天,她把那边安排好了,就“飞”过来。
交代一下我和周丽天的缘分。她刚来思度教育(一家小知名教育培训机构)工作不久,我也来了,我们的老板,陈先生,太爱好为人师,教育我们不要太注重名和利,工资总是要商讨好几次才发给我们,不会关心我们的切身利益,当时我想,和这样的老板混一辈子,最多变成他现在的样子,若是一个老板得不到员工的赏识,注定悲哀。所以我和周丽天商量好单飞,合作一起办一个培训班,漂亮的干一件事,要学会断舍离,一件一件的做完,放心睡大觉。就在深圳另一区域合作开办了足远培训教育机构,经营了半年时间,赚了人生第一桶金,其实当然远不够一百万,离我的投资额还有一定距离,可我的计划是要在三年内让柘溪小学进入正轨,所以我2018年的十二月份就回到家乡,开始收集办校资料和资金准备。我把村长的反馈意见向周丽天说了,附上用地照片,简单说明楼层和操场布局,让她从深圳赶来再次确认场地是否是理想之选,如果地符合建校要求,再去教育局办审批,只要审批一下来就去筹备资金,先从征地开始,一步步实施建校计划。
金色年华之乡村办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