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是病症在耳廓上的反应点,其分布呈倒置胎儿状。各腧穴虽经分类,但它们之间又有联系。不少奇穴位于十四经脉上,以后有归属于经穴的。
不少阿是穴经过反复实践,确定其部位和主治作用,加以命名者,又成为奇穴。因此,腧穴的分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补充,不断发展,形成腧穴的体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曾:“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千金翼方中也指出“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
历代医家主要是根据腧穴所在的部位或主治作用,结合自然现象和医学理论等,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为其命名的。
所以,了解腧穴名称的含义及其命名依据,对于熟悉和牢记其定位与主治作用颇有助益。兹将腧穴命名的主要依据简介如下:
一根据所在部位命名
主要根据腧穴所在的人体解剖部位而命名。例如腕骨、完骨、大椎、耳门、耳尖、乳症乳根、脊症脐症囟会、颊车、颧醪等穴名均是古代人体解剖部位名称,腧穴恰在这些部位,就分别以其所在部位的名称命名。所以,对这一类腧穴知其名称即可确定其所在部位。
二根据治疗作用命名
主要是根据腧穴主治功效的某些突出特征及其对某种疾病的特殊治疗作用而命名。例如睛明、光明、四白均有明目之效水分、水道皆有利水消肿之功牵正治口涡迎香通鼻窍听宫、听会治耳鸣、耳聋风府、风市祛风而有功。对这一类腧穴,见其名称就可知道其主要的治疗作用。
三利用体地貌命名
主要是借用自然界的体日、月、星辰、地貌山、陵、丘、墟、溪、谷、沟、泽、池、泉、海、渎等的名称,结合腧穴所在部位的形态特征或气血流注的情况而命名。例如上星、日月、太乙、太白、昆仑、承山、大陵、丘墟、合谷、阳溪、水沟、尺泽、池、极泉、海、四渎等。
诸天之我有亿万分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