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记事以来,我们家里每年过年都是四十几口人一起过大年,非常热闹。
二姑当年在恢复高考时,以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考上了大学,毕业以后被分配到了一家国企,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做到了单位一把手的位置。二姑已经成为了村里人的榜样,口口相颂。我对二姑的印象是每年过小年时,二姑一家人会有司机开着车回到我家,家里大爷一家、大姑一家、老姑一家以及老叔一家都早早地来到我家里等着二姑一家。车里会有很多吃的、用的,好多都是平时我们没有看见过的。这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的天天聚在一起吃喝玩乐,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才散去。
今年也不例外,家里人早就知道二姑要回来,陆陆续续地来我家里等着。爸爸接到电话说二姑他们已经到平蓝路口了,还有三十分钟就能到家了。一大家子的孩子们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大人们忙里忙外的,都激动着准备迎接二姑、姑父、小哥的回来。
一辆黑色的轿车后面跟了一个大的客车驶进了我们家的院子里,我们都觉得很自豪,因为村里人自行车都没普及,别说轿车了,根本连见都没见过。我们都赶紧出门迎接,二姑他们下了车,司机打开了后备箱,老叔还有老爸们都过去搬东西。二姑说:“后面的客车里还有东西呢,都卸下来。”老姑说:“你这带家里来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我们这些孩子们也都过去搬东西,很好奇里面都是什么吃的。这次的东西可真不少啊,有各种水果:苹果、香蕉、梨、橘子等,还有猪肉、羊肉、牛肉,蚕蛹当然少不了鞭炮、礼花等等。我们排着队卸着货,也看看自己手里捧着的东西,心里猜测:都是些什么呢。
搬完所有的东西,大家进了屋。二姑和其他的大人们都进了大屋,我们小孩儿都在小屋或厨房里偷偷地瞄向大屋里,看看二姑他们都在干什么。
因为我的二姑,我们在村里也算是数一数二物质条件好的人家了。我从小就有种优越感,总觉得自己和同龄人不一样。
爸爸把家里珍藏的茶叶拿出来,在厨房漆好茶,然后一杯一杯地端进屋里,我和姐姐过去帮忙。我们俩端着茶进屋,二姑收拾自己的东西,扭过头来,我跟着姐姐害羞地说了声:“二姑。”二姑问:“高中什么时候开学?”姐姐说:“我们初七就开学了,高三了。妹妹晚点儿。”我接了句:“我们晚,28号开学。”二姑说:“高三了,选个好大学,有没有目标?”姐姐板正地站在那里,说:“还没想好呢!”我和姐姐就急忙退出了屋子。
小屋里摞了有一米来高的一箱一箱的水果,完全挡住了窗户。老叔走到那排水果旁,打量着,指着最上面中间位置的白色箱子自言自语道:“这里面是什么呢?”说完他就把这个白色上面印有绿色椭圆形图案的箱子搬了下来,抬头看了看坐在炕上的孩子们,又看看老婶,笑嘻嘻地说:“打开看看这里面到底是啥。”我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他打开后里面包了一层白色软软的泡沫,掀开泡沫,里面是横排四个,竖排五个像土豆一样的东西,只不过它的外皮好像有一层毛毛。老叔拿着它,看了半天,傻笑道:“这是啥?这土豆咋还变样了呢!”二姑父从大屋里走了出来,姐姐赶忙给二姑父搬了一个凳子,二姑父笑着说:“这叫猕猴桃,可以补充维生素,熟好的甜,有点硬的会酸一些。它主要产在南方,营养很丰富。”二姑也走了出来,告诉老叔,都打开了,分给大家尝尝。
老叔两只手都用上了,一个一个地分给大家,也有两三个人吃一个的。老叔分给了我整整一个,我拿到手里看了看,并没有动,看着大家,大姑说:“这玩意咋吃啊,直接吃啊!”二姑父说:“那可不行,得把外皮扒掉。”我捏了捏,还挺软。我把外皮扒掉,用胳膊肘怼了怼坐在我旁边正在和老婶说话的妈妈,说:“给你尝尝。”妈妈说:“不要了,刚才尝你老婶的那个有点酸。”我自己舔了一下,是有点儿酸。大姑吃了一口满足地说:“咱也吃上了城里人吃的棉花桃。”我们大家伙听了哈哈大笑,老叔说:“大姐啊,你可别逗了,那叫猕猴桃,不是棉花桃。”屋子里面的人吃着、说着、也笑着。
素年之落雨无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