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界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爱是对恨的最好的修复。
以前冷玉也如众多普罗大众那样认为,爱是他人之爱,唯有遇到一个真心人给自己真心的热情的爱,这种来自他人的爱才能修复自己内心的愤恨。
就像喜剧电影《东成西就》里的桥段,梁家辉饰演的段皇爷,需要找到他的真心人跟他说三句“我爱你”才能成仙一样。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他人对自己的爱真的能救赎自己充满恨的内心吗?冷玉经过深入讨论发现:只有当这种爱是由个体内心生发出来的,只有患者的内心产生了对自己的爱、对他人的爱,她才能修通自己内心的恨。
若她自己没有爱的能力,无法爱自己,也无法爱他人,那么,别人对她的爱是无法化解她内心的冰霜的。
认知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痛苦往往是由于其错误的认知造成的,所以转变他的错误认知是解决其心理痛苦的主要路径。
但是这种错误认知往往是有深层的错误观念作为基础的,因而对一个人进行意识层面的说教基本上对他的观念改变起不到任何作用。
当你跟他说了一大堆道理、哲理之后,他可能会一句话噎到你:“你说的这些我都懂,都明白,但是我做不到,我改变不了。”
在有些心理咨询中,来访者的认知看似得到了改变,但是往往疗效不稳定,容易出现反复。
也就是有时在和咨询师面谈之后,来访者感觉自己的看法改变了,痛苦消除了,也对咨询师千恩万谢,但是回到生活中不久就又回到了之前的认知模式中继续痛苦着。
这是因为来访者发生的转变只在意识层面,而潜意识层面的错误观念并没有转变。而意识层面的认知是受到潜意识观念左右的,潜意识观念是意识认知的内在动力。
所以唯有转变潜意识观念才能彻底改变来访者的错误认知。
而对来访者潜意识观念进行认同与共情,往往能有效消除其致病的心理动力,也才能改变潜意识中的错误观念!
比如来访者的潜意识观念中总是认为他是天底下最悲惨的人,并因此深陷悲伤消极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如果潜意识层面的观念没有被共情到或者被误解,那么致病的内在动力依然存在,甚者加强。这样潜意识就会发起反抗、会拼命去证明自己的观念是正确的!
正如荣格所说的——“如果潜意识因受压抑、因被错误解析和贬抑而与意识无法共存时,最容易发生失控。”
当潜意识的观念被共情被认同之后,这种观念造成的内在动力便也就消失了,在他充分宣泄掉积压在内心的情绪之后,他最终会主动放弃这种观念,不再继续坚持自己是天底下最悲惨的人的错误观念。然后意识层面的认知才有发言权,才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积极的一方面。
冷玉的情绪依旧是不稳定,常常陷入往事之中痛苦悔恨以致不能自拔。眼前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也会被她无限放大,以至于她深感自己无法承担起生活的重担。生活是如此艰难,命运是如此坎坷,她的不幸是如此密集,她成了无处可逃的生活囚徒。
冷玉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一直哀叹自己怎么那么倒霉,简直是同龄人中遭遇最悲惨的人了。
尤其是在父亲冷毅去世之后,丧亲的打击让她这种问题进一步加重。她一再地再现自己众多的悲惨的往事,自己一遍遍地主动剌开自己的即将愈合的伤口,然后对着流血的伤口哭泣。
她对每个尚且值得她信任的人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然而,她的情绪却并没有因为她的反复倾诉而有所减轻。
每个听了她的倾诉的人也都在不停地劝慰她、开导她。尤其是卫远,一个相识多年,却从未见过面的心理咨询师朋友。
即使卫远曾经在她父亲重病及去世的时候,因她极度的情绪问题而离开过她,她也曾怨恨过他,但是在后来她的情绪稍稍好转之后,她又找回了他。
人说好马不吃回头草,曾经抛弃过自己的朋友为何还要找回来呢?也许只是因为她太孤独了,太缺少朋友了。
爱的治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