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官吏的形成,使得顶层的决策能有效传达到社会的最底层,最底层的声音也能通过渠道传递到中央,庞大的国家机器才能有效运转。”
“文字的统一,后来被历任的统治者高度重视,民间是不允许私自篡改文字的,字典也只能官方出版。”
“因为如果对文字不重视,用不了多少年,民间就会因为麻烦,而自己造出很多简化的字,这一点经常在网上冲浪的你们,肯定是深有体会。”
“所以这要是不管控,用不了多少年,民间就会出现一堆乱七八糟的字,那大家就都不认识了,到那时文化和政策也就输出不过去了。”
“再过些年,这些地方的文化和沟通就有了壁垒,就更别提什么统一了,一旦文字乱成呕州那样,那肯定也会变成一村一国。”
“所以说秦始皇统一文字,这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影响极其深远!”
“文字说完,我们再来看看秦始皇的第二步——车同轨。”
“这一点,很多人都会诧异,为什么这能算是大功绩呢。”
“前边提到的书同文,这事就算我不细讲,其实在座的各位多少也能理解。”
“可车同轨这东西,不就是把每辆车车轮间的距离固定吗,这也能算是功绩?也好意思吹牛?”
“现在的车从QQ到SUV,我爱什么样就什么样,不高兴我骑独轮车,高兴了我整辆三轮开开,反正你管不了我。”
“这么一想,车轮间的距离都要管,这实在是管的太宽了,这怎么能算功绩呢?对吧。”
有的学生又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其实这项制度还真没那么简单,这个改革无异于一项跨时代意义的运输革命。”
“我问你们,当年的路是什么路?”
有个男生回道:“奔向美好生活的希望之路。”
赵老师:“……”
“你听听你说的这是人话?”赵老师指着那男生笑骂道。
“土路。”这时第一排的一个女生说道。
“对喽,就是土路!”
“其实我们现在去乡下,很多道路依旧是土路,我们也会发现很多土路被大车压的不成样子。”
“那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会把路压成这样呢?或者说什么时候大车会留下深深滴车辙印呢?”
这次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道:“下雨天。”
“没错,就是下雨天,下雨的时候,土就变成了泥,走起来就费劲了,还会产生深深地印记,这就造成了我们看到很多土路基本都有深深的轮胎印记的原因。”
“但即便是这样,那路其实还是能将就用的,无论是大车还是小车基本都能将就过去。”
“但在过去这路就过不去了,因为现在我们用的是橡胶轮胎,而古代是木头做的轮胎。”
“即便是现在的橡胶轮胎也有崴泥的时候,更何况当年的木头轮子呢。”
这时,赵老师翻到下一页PPT,展示了一张深深的车辙印记照片。
洛璃估计,这车辙印至少有三十厘米深。
她看了一眼手机,看到许多认同的弹幕,便知道这图片上的景象应该是真实的。
“在当时,车轮反复碾压过后,会形成和车轮宽度相同的两条硬地车辙,这两轮之间的距离便被叫做‘轨’。”
“长途运输时,如果能让车轮始终沿着硬地车辙行驶,就会非常平稳,显著减少畜力消耗和车轴磨损,就像大雁南飞时,后面的大雁比较省力一样。”
“不是没有车辙的路不能走,而是如果不沿着成千上万人几十年来形成的车辙走,你将走得慢,车辆也容易损坏。”
“我们在看兵书的时候,常常看见书中形容一个地方道路狭小叫做‘车不方轨’,就是说这条道路狭窄到只有一辆车能走的车轨,基本相当于今天的单行道。”
“如果这时候两辆车碰头了,那可就费了劲了,因为就要论论谁该把谁的车辙让出来。”
“这基本相当于今天单行车道,两车碰头的场面。”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