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导体领域上我们还是学生,还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
“这点我非常认同。”刘文森闻言先是微怔,随即很是认真的重重点了下头。
两人交谈到这里,接下来倒也没忘记正事,开始对这次的实验进行收尾工作。
有了高质量的氮化镓薄膜,着手研发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对于张光意他们团队来说已经不成问题,因此徐源并未选择继续逗留。
主要目前天宫空间站的最后一个实验舱,已经通过检测运送到发射中心。
接下来将在发射中心的垂直吊装车间,和火箭完成最后的组装。
并于下月正式发射对接。
届时国产天宫空间站,也将全面建成。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已经是今年第二次发射,对空间站的建设工作进入到最后冲刺阶段。
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国际空间站,多个成员花费十年的工作量。
足以能称得上是世界航天领域的奇迹。
能够想象当最后一个实验舱对接成功时,会在全世界范围带来怎样的轰动。
还记得当初在新闻发布会上,航天办公室刚宣布空间站项目,决定独自打造世界上第二个空间站时,受到了很多来自海外的质疑。
发文称这是非常愚蠢的行为,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就连各国际空间站成员,也都不认为,真有国家能单独完成这么大项目。
甚至还要在,比国际空间站更短的建设时间内。
对他们而言简直是听到了笑话。
但结果怎样呢?
随着空间技术研究院和魔都航天技术研究院,成功实现两个飞行器的万里穿针对接,宣布彻底掌握空间轨道自主交会对接技术,使得很多媒体一下子闭了嘴。
尤其在之后的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发射,更是连续取得圆满成功。
在这种情况下,不但海外媒体声音小了很多,就连瓯空局和NASA都少提起这个话题。
似乎天宫空间站的成功,已然成了板上钉钉的事。
他们再不想看到也不行。
而相信在这次梦天实验舱发射对接,组成空间站的最后一环后,海外会反过来称赞这航天上的奇迹。
徐源从最初参与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研发,到加入空间技术研究院担任研究员。
攻克轨道自主交会对接技术。
配合进行空间站舱室的相关设计,能一路走到现在亲眼见证天宫见证,那种内心的情感是无法言喻的。
精神层面有着强烈的满足感。
所以就算不用陈建方特意提醒他,他也肯定会到现场观看发射。
本来张光意是希望徐源能多留几天,这样就能在氮化镓雷达上多讨论交流,进度方面肯定会快些。
但得知徐源是去参与航天上的事,便不再强行挽留什么。
并提前祝徐源在航天领域参与的工程圆满成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月底徐源返回燕京时,金陵大学教授刘文森,特意赶了过来相送。
“徐院士。”
“我都还没来得及感谢,没想到你这就要离开了。”
车旁边刘文森看向徐源有些遗憾,这次虽是作为徐源的助手参与实验,却不得不说让他收获良多。
本来他还想找机会向徐源表达谢意,但现在显然是来不及了。
徐源在和别人共同进行项目研究时,从来不会选择故意藏私。
毕竟他也非常希望,能看到国内涌现出,更多更优秀的科学家。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科学技术的快速进展。
单靠他个人的实力,哪怕天赋再强总是有限的。
各行各业有这么多研究领域,他肯定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部擅长。
就拿汇聚世界顶尖技术的光刻机,交给他自己的话绝对是不可能完成的项目。
因此听到刘文森的话,他脸上浮现出笑容,随即开口回应起来。
大国院士从学霸开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