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起身,举起红旗,向着高台下摇摆,道:“汉军正红旗,万胜!”
“汉军正红旗,万胜!”
“汉军正红旗,万胜!”
……
一万正红旗将士齐声呐喊,声震云霄!
然后,是张柔上台,领下一杆正蓝旗。
张柔被授予,赵朔麾下汉军正蓝旗万户之职。
接下来上台之人,就是史天倪了。
与郭宝玉和张柔还需要赵朔给补充兵力不同,史天倪来投奔赵朔的时候就带了一万大军。
的确,史秉直麾下仅仅八百私兵,之前已经投了赵朔了。
但是,史家在永清的势力实在是太根深蒂固了。
史秉直的爷爷名叫史伦,家资豪富。
当永清遭了大灾时,史伦直接拿出了八万石粮食赈灾救民。
八万石啊!
按照后世的重量,都要一千万斤了。
即便到了后世,都是一个令人眼晕的数字。
就这样,整个永清虽然遭了大灾,但是没有一个百姓饿死。
史伦去世后,百姓感念其功德,自发组织了“清乐社”四十多个,每个社有千户人家。
到了史秉直的父亲史成珪这一辈,自然成为这四万户的领袖人物,其人乐善好施,遇到大灾年,和史伦一样,将家中的粮食拿出来,周济贫困百姓。
经过这几十年的经营,史家在永清当真是一呼万应。
如今,赵朔扫荡河北,史秉直投了蒙古了,史天倪登高一呼,“清乐社”成员群起响应,轻轻松松就聚了一万壮丁,杀了县令,加入赵朔麾下。
赵朔干脆,将史天倪任命为麾下的汉军的正黄旗万户。
第四个上台之人,名叫严实。
严实是长清县人,长清县在后世的行政区划中属于山东。但在这个时代,却是属于河北。
此人也属于第二类土豪,家里钱财不多,却乐善好施,喜欢打抱不平。严实因为打抱不平太多了,得罪的富户也太多,还多次入狱。
这次蒙古人打过来了,严实登高一呼,顿时三千人响应,投了赵朔。
这次赵朔攻略河北,严实也出力甚多。
在历史记载中,严实是北方数得着的汉军世侯之一,授东平路行军万户,麾下五十四座城池。
赵朔授他汉军正黑旗万户之职。
按照清朝的八旗制度,应该是正白旗的。但是,赵朔嫌白旗太晦气了,改成正黑旗。
剩下还有五千汉军,赵朔把他们归进了汉军镶红旗。
正红旗的旗帜是纯粹的红色,没有镶边;而镶红旗的旗帜是红色底色,但外边镶着黑边。
因为镶红旗五个千户立的功劳不够,赵朔并没有任命万户,而是有两个千户为代表上来领旗。
第一个千户,名叫董俊。
第二个千户,名叫邸顺。
这两个人也是历史记载中的北方汉侯,也都在历史上受封万户。
董俊虽然在后世名声不大,但是他的儿子董文炳就很有名声了。
董文炳不但能征惯战,而且文武双全,做过大元的宰相,被元世祖忽必烈亲切地称为“董大哥”。
能让皇帝叫大哥的人,能简单得了吗?
“汉军正红旗正蓝旗、正黑旗、正黄旗、镶红旗,愿为驸马效死!”
授旗仪式后,四万五千汉军将士们齐齐大礼参拜,发出如山似海的誓言。
他们带着家属,背井离乡,加入赵朔的麾下,可谓断了一切退路,唯有向赵朔献上全部的忠诚!
赵朔看了心神甚是激荡。
现在这些汉军将士,尽皆是一人双马,披了铁甲,配备了重铁枪、铁斧、巨盾、神臂弓等装备,稍加训练,就是一支精锐之师。
这些汉军都是自愿随赵朔离开本乡本土的,换言之,是河北之地最为有冒险精神,愿意出外闯荡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河北精兵已经尽入赵朔的掌握。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