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满招损,谦受益”,村口老人说的话,花了七年才想明白

发布:小编

村里有个老人,传闻他祖上是本地的乡绅,老人读过很多书,肚子里装了不少故事。小的时候,喜欢跑去他那里听一些奇闻怪谈,年轻的时候,也经常去他那里请教一些人生哲理。老人总是很慷慨,无私地把他知道的故事讲给我听,让我受益匪浅。

记得他曾讲给我一句“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当时他还提到了韩信、张良的事迹作佐证,那时我还年轻,听起来似懂非懂,只能茫然地点头应和。

“满招损,谦受益”,村口老人说的话,花了七年才想明白图1

前段时间,公司里一个曾风光无限的人,被一些人整垮。他风光的时候很高调,失败的时候很落魄。在宿舍里,我也经常想他的事,有一次就突然想到了老人曾对我说的这句话,我又去翻了《汉书》里这二人的列传,才终于明白老人当初讲给我听的道理。

韩信的失败

话说楚汉时期击败了天下所有英雄豪杰的刘邦,本人并不十分优秀,但他善于提拔人才,在贤才的辅佐下,他才终于击败项羽登基为帝。

他也承认,自己能击败项羽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有韩信、萧何、张良这三个人才。三大功臣功劳相等,结局却截然不同,韩信和张良俩人的结局,算是一个完全相反的对立面。

韩信这个人,很会领兵打仗,却不懂大道理。张良这个人,拥有绝伦的智慧,在敌人面前,他懂得如何应对。在权势面前,他懂得如何取舍。这就是韩信身死名灭,而张良能功成名就的原因。

“满招损,谦受益”,村口老人说的话,花了七年才想明白图2

刘邦形象

韩信这个人太高调,年轻的时候穷困潦倒,连自己的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要靠一个洗衣老妇的施舍才得以饱腹。母亲死后,韩信没钱给她下葬,他却敢到处扬言:“要给母亲找个能安排一万户人家守墓的坟地!”

高调的人,总是能吸引别人的关注。高调而又“失败”的人,总是能招来别人的侮辱。韩信年轻的时候,手脚健全却不能自给自足,在平常人的眼里他就是个失败的例子,他却还是那么高调。

所以就有个愤愤不平的屠夫,公然在市集之中侮辱韩信,让他从自己的胯下钻过,这是要挫了韩信的锐气。

“满招损,谦受益”,村口老人说的话,花了七年才想明白图3

胯下之辱

韩信后来投奔刘邦,帮他打下了半个天下,高调的性格让他更加飘飘然了。他最开始被封为楚王,在楚国,他每次出行必定要安排大军开路,多么大的仪仗!楚国经常调动军队,就有人举报韩信谋反,本就畏惧韩信的刘邦,便乘机用计谋将他擒到长安,贬他为淮阴侯。

此时的韩信和樊哙等人一样,都是侯爵。韩信某次路过樊哙家,就进去坐了坐,樊哙跪在门口迎接着说:“大王今天竟然来臣家里做客。”韩信离开后,就对身边的人说:“真是可悲啊!我这辈子竟然要和樊哙这种人为伍!”此时的韩信早已经落魄,像樊哙那样还尊他为王的人,屈指可数,他却还看不起樊哙,觉得与他为伍是件耻辱的事。

到后来韩信被吕雉、萧何等人设谋擒拿,在皇宫里被斩杀,难道真的惹人怜惜吗?如果韩信没那么高调,他定不是这个结局!

“满招损,谦受益”,村口老人说的话,花了七年才想明白图4

韩信拜将

张良的成功

刘邦刚在沛县起家,跑去投奔秦嘉的时候,在“留”这个地方与张良相遇。俩人相见恨晚,刘邦痛恨张良不是自己的手下,张良痛恨自己因为家族原因只能为韩王效忠。

韩王成被项羽害死后,张良就投奔刘邦麾下,为他指导了夺取天下的整个战略规划。直接帮你赚一百万的手下,能比得上帮你规划赚一百亿方法的手下吗?所以汉国战功最高的曹参,在名分上排在文臣萧何和谋臣张良的后面。

统一后,刘邦让张良在最富饶的齐国,自行挑选三万户的封地。张良拒绝了,他只想被封在贫瘠的“留”,那是张良和刘邦相遇的地方。他要告诉刘邦两点:1、自己不忘初心,2、自己懂得知足且没有野心。

“满招损,谦受益”,村口老人说的话,花了七年才想明白图5

留侯张良的影视剧形象

刘邦统治的后期,汉朝出现了太子之争。刘邦想废太子刘盈,立爱子刘如意,大臣们都拥护刘盈,但终究事拗不过刘邦的。

在皇权至上的古代,能左右太子的废立,能决定下一代皇帝是谁,该是多么“厉害”的事啊!

张良有保护刘盈的能力,但他已经决定要退隐了,不想再过问国家大事。因为让他毕生所学的《太公兵法》就是一本道家的书籍,道家有句“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张良要的就是功成身退。

吕雉派吕泽请张良出山保护刘盈,张良本来不想过问此事,在吕泽的胁迫之下,他也只好出了一个计策,但还是不直接出面。

“满招损,谦受益”,村口老人说的话,花了七年才想明白图6

张良从傲慢老人那里得到了太公兵法

这个计策,让刘邦误以为刘盈羽翼已丰,就不敢轻举妄动了,最终放弃了废刘盈的想法。

刘邦的那些功臣,很多下场都比较惨,韩信、英布、彭越、被杀,萧何蹲过监狱,樊哙也差点被杀。在第一梯队的功臣中,好像也只有张良没遇到过危险的事了。刘邦确实心狠,但那些遭殃的功臣,也确实不懂功成身退这种保护自己的办法。

结语

上面列举的是事例,“满招损,谦受益”这个道理的原理是什么呢?

人总是会变 的 ,特别是得势之后的人,这是为何呢?

人性之中,是有劣根的。富贵之后,就很容易骄纵,得势之后,就很容易忘乎所以。在这种飘飘然的状态下,人会失去理智和判断力,就容易进别人的陷阱,就容易在关键时刻做出错误的选择。况且人有嫉妒之心,风光之人本就容易被嫉妒者陷害。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要避免“太盛”、“太极”保持一个适中的状态,满招损,谦受益!

大家都在看

查看更多教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