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声律启蒙下卷十蒸规对矩,声律启蒙下卷完整版

发布:小编

新对旧,降对升,白犬对苍鹰。

【注释】:新旧降升:新指初始。旧指时间长,也指有交情的人。降指由高向低。升指由低向高。

白犬:中原王朝把一切西北游牧民族都称为“犬戎”和“戎狄”。犬戎族为游牧民族,当时的犬并不像现在这样完全脱离狼的状态,那时的白犬如狼一般凶猛,族人的图腾为狼,但家中的犬又是家中的一分子,非常尊敬它,故取名为“犬戎”。

声律启蒙下卷十蒸规对矩,声律启蒙下卷完整版图1

另,古代越地有一种习俗,凡是盟誓或祭祀,都用丹鸡白犬做祭品。后来用“丹鸡白犬”来指庄严的盟誓。

苍鹰:猛禽,鹰的一种,头黑,背苍灰,腹灰白并有暗灰色横斑。此处指西汉雁门太守、中尉郅(zhì)都。其敢直谏,《史记·郅都者传》:“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之,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声律启蒙下卷十蒸规对矩,声律启蒙下卷完整版图2

匈奴人得知郅都要来做雁门太守,惊恐不已,连夜将骑兵后撤,一直到郅都死,都没敢靠近雁门。后人把他与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赵奢等名将并列,被誉为“战克之将,国之爪牙”。

葛巾对藜杖。涧水对池冰。

【注释】:葛巾:古时以葛麻为面料制作的头巾。葛,豆科,葛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块根肥厚圆柱状,叶互生,项生叶片菱状卵圆形,总状花序,腋生,蝶形花冠,紫红色。荚果长条形,扁平,密被黄褐色硬毛。7-8月开花,8-10月结果。它的茎可以用来织布,做成鞋子、衣服等,一般都是穷人使用的。

声律启蒙下卷十蒸规对矩,声律启蒙下卷完整版图3

藜杖:指用藜的老茎做的手杖。质轻而坚实。

声律启蒙下卷十蒸规对矩,声律启蒙下卷完整版图4

二者多用于描写畏寒怕风、年老体衰之人。宋叶梦得《虞美人·极目亭望西山》:“翻翻翠叶梧桐老。雨后凉生早。葛巾藜杖正关情。”

溪涧的流水对应池中的寒冰,取其一动一静之比。[唐]白居易《岁暮寄微之三首》诗云:“池冰晓合胶船底,楼雪晴销露瓦沟。”

声律启蒙下卷十蒸规对矩,声律启蒙下卷完整版图5

张兔网,挂鱼罾(zēng),燕雀对鹍鹏。

【注释】:罾:是一种用木棍或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呈兜状,内置鱼饵,沉入水中,待鱼虾入网,将网提起捕捉。亦名“扳罾”。今南方水乡仍用。唐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林居看蚁穴,野食待鱼罾。”。

声律启蒙下卷十蒸规对矩,声律启蒙下卷完整版图6

燕雀:家燕和麻雀,一般用来比喻庸俗浅薄的人或比喻地位低微的人。《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意思是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后来用这句话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声律启蒙下卷十蒸规对矩,声律启蒙下卷完整版图7

鹍鹏:古代传说中的大鱼和大鸟。也指鲲化成的大鹏鸟,常用来比喻才能卓异、志向高远的人。“鹍鹏”是“鲲鹏”演变成的词,出自庄子的名作《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声律启蒙下卷十蒸规对矩,声律启蒙下卷完整版图8

声律启蒙下卷十蒸规对矩,声律启蒙下卷完整版图9

炉中煎药火,窗下读书灯。

【注释】:二者相对,是因为煎药需要以小火慢慢熬制,与读书需要耐得住寂寞,花时间下功夫有相似之处。
宋陈起《秋夜怀康节》:“煎药炉边童梦晓,读书檠(qíng,灯架,烛台)下妇纫寒。”

声律启蒙下卷十蒸规对矩,声律启蒙下卷完整版图10

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声律启蒙下卷十蒸规对矩,声律启蒙下卷完整版图11

织锦逐梭成舞凤,画屏误笔作飞蝇。

【注释】:锦:一种精致的丝织品,上面一般都有美丽的图案。织锦是用染好颜色的经纬线,经丝织提花等技术织出各种彩色图案的缎类面料丝织工艺品,我国有四大名锦,即产自南京的云锦,产自成都的蜀锦,产自苏州的宋锦,还有产自广西的壮锦,又称僮锦。

声律启蒙下卷十蒸规对矩,声律启蒙下卷完整版图12

梭:也叫梭子,在织布机上用来引导纬纱,使纬纱与经纱交织的主要机件,中间粗,两头尖,形状像枣核。有成语“日月如梭”,意思是太阳和月亮像穿梭一样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声律启蒙下卷十蒸规对矩,声律启蒙下卷完整版图13

舞凤:指锦上的凤形图案。此种锦,称凤皇(凤凰)锦。《初学记·宝器部·锦》:“陆翙《邺中记》曰:御府中有凤皇锦、朱雀锦。”《太平御览·布帛部二》引《邺中记》,云织锦署有“凤皇锦”。

声律启蒙下卷十蒸规对矩,声律启蒙下卷完整版图14

画屏误笔作飞蝇:三国时吴国画家曹不兴给孙权画屏风,一不小心把一个墨点落在了白色的锦布上,他灵机一动,就把这点墨画成了一只惟妙惟肖的小苍蝇,孙权以为是一只真苍蝇飞到了画布上,用手去弹它。这就是“误墨成蝇”的由来。

声律启蒙下卷十蒸规对矩,声律启蒙下卷完整版图15

宴客刘公,座上满斟三雅爵;迎仙汉帝,宫中高插九光灯。

【注释】:宴客刘公,座上满斟三雅爵:雅爵,高雅酒杯。三国时,汉荆州牧刘表占据南方,喜好饮酒。他有三枚“雅爵”:大者称“伯雅”,能装七升酒;次者称“仲雅”,能装六升酒;三者称“季雅”,能装五升酒。宴客时,各自随量取饮。能饮一爵酒而不醉者,皆称有“雅量”,这个词后来逐渐引申为“器度”“器量”。爵是古代一种饮酒的器具,有三足。

声律启蒙下卷十蒸规对矩,声律启蒙下卷完整版图16

迎仙汉帝,宫中高插九光灯:《汉武帝内传》载,汉武帝刘彻晚年迷恋仙术,渴望得道成仙,长生不老。一日,武帝正在午睡,梦见着一位神女说:感于汉武帝求仙志诚,西王母将于七月七日下凡与其相见。汉武帝惊喜不已,开始准备迎接。到了七月七日,“以紫罗荐地,燔百和之香,张云锦之帏,燃九光之灯,列玉门之枣,酌蒲萄之醴”,武帝盛装立于陛下,恭候圣驾。

是夜,西王母率众仙降临承华殿,与汉武帝交谈良久,并赐其蟠桃4枚。汉武帝吃完仙桃,准备把桃核留下来种在皇宫,以期能年年吃到仙桃。西王母却笑称,这种桃子只有天宫里有,三千年才开一次花、结一次果,人间的土地太贫瘠了,即使种了也不会生根发芽。汉武帝这才悻悻然作罢。西王母授武帝《灵光经》《六甲灵飞》《五岳真形图》后,起驾回山。可惜,吃过仙桃,得到真经的汉武帝最终还是没能长生不老……

声律启蒙下卷十蒸规对矩,声律启蒙下卷完整版图17

九光灯:一根灯柱上有九个灯盏的花灯。

声律启蒙下卷十蒸规对矩,声律启蒙下卷完整版图18



【译文】:

崭新对陈旧,下降对上升。白色的狗对黑色的鹰。

葛布头巾对藜条手杖,山涧中的水对池塘里的冰。

张开捕兔的网,放好捕鱼的渔网。胸无大志的燕雀对胸怀天下的鹍鹏。

炉子中燃着煎药的火,窗下亮着读书的灯。

织锦时,丝线随着梭子飞舞,织成凤凰图案;三国曹不兴画屏时,因误落墨点,画成苍蝇形状。

刘表招待宾客,桌上三种大小的酒杯(伯雅、仲雅、季雅)都倒满美酒;汉武帝迎接西王母,在宫中点起九光之灯。



下平15韵有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中古汉语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四种声调,二元化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 了 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 á ǎ 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阴平或平调;第二声叫阳平或升调;第三声叫上声或上音;第四声叫去声或去音。这样一对照,我们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 (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大家都在看

查看更多教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