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水浒传》,这本书里本身就具备造反基因,百姓看了之后,如果感觉生活被剥削太多,学习梁山贼寇,进行造成的话,那这些不识字的乡野村夫们,就能利用谋略让官军吃尽苦头。
后世明清两朝,都为此曾经有一段时间,禁止《水浒传》传播过。
只是,由于《水浒传》作为白话小说,太过于吸引人,很多地方更是人手一本,明清两朝根本不可能全部销毁《水浒传》,自然也就阻挡不住《水浒传》的流行。
直到后来,螨清文人见《水浒传》风行难以禁止,便另辟蹊径撰写小说大肆攻击《水浒传》,比如金圣叹腰斩百二十回《水浒传》只保留前七十回,并添加“卢俊义惊噩梦”一节,让梁山义军统统被官军杀死,成为螨清近三百年最流行的本子。
其后,俞万春又写成《荡寇志》一书。
在书中,梁山一百零八名好汉,没有一个人是有好下场的。
此书后来流传甚广,影响力很大。
为此,喜爱《水浒传》的太平军诸将,更是将《荡寇志》视为洪水猛兽,只要攻陷一地,就会立即将《荡寇志》焚烧殆尽。
正是因为《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真的是平民版的兵书,所以伏湶才会愿意在他手下面前,讲《三国演义》的故事。
至于《水浒传》,伏湶想了想还是算了。
毕竟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故事,他至少等到宋江带着三十六人起义,才能说出来吧?这还不知道要等多久了?
特别是,宋江起义本身就失败了。
尽管《水浒传》这本书很适合诱导百姓造反,但伏湶明白,这本书不适合现在说。
终究,要是现在说出来,等到他的手下看到宋江起义失败,那很明显会让他们觉得太假,从而丧失起义造反的信心的,这对伏湶来说非常不利。
好在,利用《三国演义》,对他的手下耳濡目染,进行军事教育,提前在手下培养出一批军事素养高的将领人才出来,方便他以后带领手下造反,这对伏湶来说,已经够了。
不过,《三国演义》里面,“尊曹抑刘”,重视正统的思想,伏湶在说书表达时,肯定是要删除的,毕竟,这会不利于他的造反的。
反正,这对于他靠说书《三国演义》,来提升手下军事素养的目的来说,无伤大雅。
当然,伏湶肯定是不可能把《三国演义》给全部背出来的,他本身也没有那个记忆力。
但把《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给说出来,这对伏湶来说也就够了,而且这也足够吸引他手下的那帮私盐贩子了。
毕竟,他们连枯燥的《三国志》传记都愿意听,那听伏湶讲更为有趣的《三国演义》的故事,明显会让他们更愿意听的。
盐贩狂飙:野性崛起,皇帝慌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