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创作沁园春雪时是几岁
发布:小编
毛泽东创作沁园春雪时是几岁
毛泽东创作沁园春雪时是42岁,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毛泽东挥毫疾书,一口气写下了气吞山河的词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从1936年2月毛泽东写成《沁园春·雪》到1945年11月14日发表,长达9年多的时间里,没有人知道毛泽东曾写了这首词,因为他从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过。
沁园春雪写作时间及地点
据专家考证,《沁园春 雪》创作时间为1936年2月22日或23日晚,写作地点是黄河岸边。关于进一步详尽的时间地点则说法不一。争议的原因还是作者自己没有写明创造时间。
一种是“陕北说”,认为毛泽东于1936年2月初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部署东征的准备工作时,面对山野白雪,涌动了诗意,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还有说法是,毛泽东在红军东征前(1936年2月20日前后)在黄河岸边写就。
第二种是晋西说,认为1936年2月21日,毛泽东东渡黄河后,正值大雪纷飞,在一座山头上,远眺北国的风光,胸怀胜利的喜悦,形成了创意,此后在石楼境内写下了这首词。
第三种说法,是在飞机上所作。起因是1945年10月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将这首词抄送给了柳亚子先生,手稿传开后,先后被《新民晚报》和《大公报》刊登。于是,强烈关心毛泽东行动的读者理解成是在飞往重庆的途中写成,这一说法当时就被知情者否认。
沁园春雪什么时候写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有2种说法:
第一种:1936年2月,作者等率领先锋军东渡黄河、突破阎军防线后,踏雪沿官道山行进,顺利到达山西省石楼县留村,并在此写下了著名诗篇《沁园春·雪》。
第二种:1936年2月,作者率先锋军,来到西北高原。在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附近的袁家沟,写下壮丽的《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在什么时候写的
沁园春雪是于1976年写成的。
因为1976年是中国文化大革命后的关键年份,标志着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大转型,是一个历史的分水岭。
在这个背景下,毛泽东的逝世成为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焦点。
作为一首反映作者对当时政治、文化背景的诗歌,沁园春雪成为了广泛传唱的经典之作。
此外,沁园春雪的题材、表现形式和语言特色也为其带来了众多的阅读者和艺术欣赏者。
虽然距离沁园春雪创作已有数十年,但其在文艺史和文化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依然不可忽视。
沁园春雪作者到底是谁
作者 毛泽东
沁园春·雪
毛泽东 〔近现代〕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以上就是关于毛泽东创作沁园春雪时是几岁的全部内容,以及毛泽东创作沁园春雪时是几岁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百发生活】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大家都在看
诗词品读┃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黄洋界上炮声隆)
教育知识西江月·井冈山近现代:毛泽东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井冈山: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旌旗(jīng qí)在望:指山下的部分红军和井冈山一带的赤卫队、暴动队等地方武装。这里用“旌
千古高风说到今——陆游、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赏析
教育知识梅(学名Armeniaca mume Sieb),小乔木,稀灌木,花期冬春季。原产于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位列我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被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作为传春报捷的象征,梅的品质与风骨已深深融入
旷古第一人,《毛泽东》
综合百科1965年5月《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旧貌换新颜。1927年~1965年。3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飞船登月,卫星升天。可下五洋捉鳖。潜艇,航母,战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中国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国防建设,军事科技,还是医疗,教育,养老。无一不是遥遥领先。5G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