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粽子别称是什么,粽子有什么美称吗

发布:小编

粽子别称是什么

粽子别名是粽籺。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粽属于“籺”的一种,籺是人们在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逢年过节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的传统习俗。

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粽籺是端午节拜祭神灵祖先的贡品。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即为广东碱水粽。

粽子有什么美称吗

1、(香甜)的粽子。

2、(美味)的粽子。

3、(好吃)的粽子。

4、(漂亮)的粽子。

5、(香喷喷)的粽子。

粽子别称是什么,粽子有什么美称吗图1

词语释义:

1、香甜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xiāng tián,释义为睡得很安稳。

2、美味是汉语词语,拼音měi wèi,意思是指人们口腔对鲜美的食品的感觉味道很好,很可口,让人能产生食用的欲望。

3、好吃,汉语的形容词。一般形容食物很美味。

除了粽子还有什么美食呢

粽子别称“角黍”、“筒粽”。

粽子的别称

粽,是由“宗”字加一个米字旁构成。《说文》曰:“宗,尊祖庙也”。由此推想,当初创造“粽”这个字大概是因为粽子是以米为祭的食品吧。《续齐谐记》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罗而死,梦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这种用米祭祀的风俗代代相传、绵绵不息,再也没有改变过。

晋代周处《风土记》云:“仲夏端五,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五日也,又以菰叶裹黏米煮熟,谓之角黍”。可见,从晋代开始,粽子又有了“角黍”一名。为会么把粽子称角黍呢?原来晋代包粽子用的原料是“黍米”,并开始用菰叶包裹使之成角状,称“角黍”。

唐代又称角黍为“角粽”。如唐代诗人郑谷写有“诸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之句。此外,我国从唐以来,还用秔(粳)米包粽子,史称“秔米粽”。唐代诗人元稹有诗云:“彩缕碧云粽,香秔白玉团”。因秔米粽不包馅,更显得洁白如碧玉一般。明《析津志辑佚》也提到说:“五月天都庆端午……光禄寺酒、枣糕、蜜枣糕、秔米粽”。据明代王志坚《表异录·饮食类》云:“南史大官进裹蒸,今之角黍也”。可见,古人曾根据粽子包裹蒸食的特点,又为粽子取名为“裹蒸”。《戒菴漫笔》又载:“镇江医官张天民在湖广荣王府,端午赐食不落荚,即今之粽子”。粽子为什么称“不落荚”呢?“朝廷赐群臣食不落夹,盖缘元人语也”。原来“不落荚”是出自蒙古语。

另外,端午节,人们还用布做成黍角佩带之,谓其可避瘟疫。其实“黍角”就是粽子的一种流变,吃和佩带目的相同,都有供神祭祖的纪念意义。

古时候人们管粽子叫什么名字

粽子的得名:粽子最早叫“角黍”,《本草纲目》上记载道:“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

叶之形,故曰粽。”

以上就是关于粽子别称是什么,粽子有什么美称吗的全部内容,以及粽子别称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大家都在看

查看更多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