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供体的严重短缺,美国每年有4,000名患者在等待供肺,而仅有1020的供体为标准供体14。为最大化利用供体,目前在体外进行供体肺的评估的基础上,许多研究中心将扩大供体nnr及边缘供体rnnr作为供体来源的重要补充,尤其是目前在应用无心跳肺供体上有越来越多的病例,使无心跳肺供体的应用成为可能。在大学有18例肺移植受体,所有等待的受体病情均较严重而不能等到标准供肺,平均热缺血时间:36n1993n供体病人从终止抢救到捐献冷灌注获取,平均冷缺血时间:349n221480n。结果:94的患者康复出院1618,1年生存率为871416,最长存活3,410天9年4月。达到了与有心跳肺供体肺移植的同样疗效。
4、自身免疫在慢性排斥中的应用
限制了肺移植患者的长期生存。s汇报了型胶原在肺移植排斥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急性排斥曾被认为是的主要风险因素,但在最近研究发现骨髓移植后也可以发生。有人认为是肺局部损伤、组织修复的一个过程,研究发现有高风险患者的肺组织中6、8、单核细胞水平较高,由此认为为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或免疫反应释放炎性因子促进肺修复的一个过程。这样又可以反向假设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机体释放了自身抗原而导致。目前的人和啮齿类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肺移植后型胶原刺激了17依赖的细胞免疫反应。型胶原反应是4细胞和单核细胞介导的,并依赖17、1和。多元分析发现移植前型胶原延迟性超敏反应和缺血时间与相关。正常的型胶原存在于血管与支气管的基底膜下,而在动物实验模型中发现血管及细支气管周围有型胶原的沉积。s设计了三组大鼠模型,一组为同种异体移植,第二组为同基因移植,第三组为术前给予型胶原免疫耐受的同种异体移植。移植后2周发现第二组移植肺表面为暗褐色,与自体肺相比有萎缩。病理显示第一组没有,第二组为4级,第三组为2级。移植后10周发现第二组移植肺完全萎缩,病理显示为。而第三组没有,仅为2级的。由此认为型胶原既是自身抗原又可以作为免疫耐受原,术前给予一定剂量的型胶原可以减少的发生。相信不久的将来型胶原可以应用于临床,从而延长肺移植患者的生存。
二、肺移植在中国
我国1979年辛育龄等尝试了肺移植治疗肺结核,1994年1月至1998年1月间我国共做了近20例肺移植,只有北京安贞医院陈玉平报导的2例病人长期长期生存,余下病人均在术后短期内死亡,以后临床肺移植工作在我国停滞了近五年。2002年9月28日无锡市人民医院成功完成了国内首例肺移植治疗肺气肿,近年来每年在江苏无锡相继召开了四届全国肺移植会议,会议对我国的肺移植工作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目前我国又一次掀起了开展肺移植的高潮,目前全国开展肺移植总数达150多例,有1个中心每年能完成10例以上的肺移植。
1、手术技术在我国还未完全成熟
目前国内除了活体肺叶移植没有成功开展外,其他肺移植术式:单肺、双肺、肺叶移植手术均已成功开展。在我国一般开展肺移植的单位均以开展单肺移植起步,然后逐渐开展双肺移植,因此单肺移植已在大部分移植中心开展,而双肺移植移植目前仅有无锡胸科医院、上海胸科医院、北京安贞医院有成功的病例报告,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无锡人民医院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不横断胸骨双侧前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肺移植。
在双肺移植中是否应用体外循环上国内不同的移植中心有所不同,上海胸科医院报告的的病例均为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肺移植。而无锡人民医院为大部分肺气肿病人进行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肺移植,是否要转体外循环进行肺移植主要决定于供、受体的情况,术中单肺通气后血液动力学的管理,因此外科医师与麻醉师的台上、台下的严密配合和娴熟的手术技巧是减少或避免体外循环的的关键。
最终诊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